盤學秀58歲了,頭發里已經染了白霜。但當他牽著7個孩子的手,呢喃著當地的苗語,在陽光下甩著雙手和孩子們一起轉圈玩耍時,他卻像個十足的孩子。
在萬寧北大鎮六角嶺小學,盤學秀傾注了他大半生的熱量。
從最高峰時的200多個學生,到如今的7個學生,他是這所學校不可缺少的“三語”老師,所有剛入學的孩子,都要先接受他的“三語”啟蒙;他是留守兒童不可缺少的親人,把輟學的孩子勸回課堂,冒著雨踩著泥濘送他們回家,把他們帶到家里,給他們做飯。
“我愿意做一把梯子,幫助學生看見更遠的地方。”盤學秀說。
像父親一樣的“孩子王”
9月18日上午,萬寧北大鎮六角嶺村六角嶺小學。
語文老師盤學秀的目光在講臺下稚嫩的臉龐中間尋找著。一二三四五六,少了一個孩子。昨天請病假的學生盤清慧還沒有來上學。“老師,妹妹今天去打針了。”盤清慧的姐姐盤清玲說。
在這個教學點,如今剩下7個學生,其中有4個學生是留守兒童。
盤清玲和盤清慧這對雙胞胎姐妹,是盤學秀最放心不下的兩個孩子。幾年前,她們的父親因事入獄,母親離家失蹤,留下爺爺奶奶帶著她們。今年9月開學至今,半個月時間,盤學秀已經到這對雙胞胎家里家訪過四次。“怕她們爸爸媽媽不在身邊,沒人照顧,有危險。”
上周五下午,還有十分鐘就上課,這對姐妹還沒來,急得盤學秀團團轉。他發動那輛后視鏡已經爛掉的摩托車去找她們。雨后的道路,打滑,盤學秀在離她們家很近的地方發現她們正一邊吃零食一邊玩耍。“都上課還玩,急死老師了。”盤學秀有些生氣。
兩個孩子見到盤老師卻嘿嘿嘿咧開嘴笑了,安安穩穩地上了盤學秀的摩托車。
這些孩子和盤老師雖然年齡差了半個世紀,但卻像是極其要好的朋友。下課時分,盤學秀用他的大手牽著他們的小手,玩老鷹捉小雞,玩猜謎游戲,玩得可歡了。
放學后,他手牽著孩子們,和往常一樣送他們回家。孩子們回家的路,前兩年才硬化了。以前,泥濘不堪的道路更是令盤學秀擔心。每逢雨天,盤學秀牽著孩子回家的畫面,在村民眼里已稀松平常。路邊是蝴蝶和野花,孩子們圍繞著這個“孩子王”,一路上有說有笑。
請病假的盤清慧的病情,成了盤學秀掛心的事。幾聲狗吠之后,盤學秀敲開盤清慧家的門。瓦房內,盤清慧的奶奶蔣春梅探出頭來,看是盤學秀,激動地抓住他的手。“盤老師,你又來了,謝謝你啊。”蔣春梅剛帶孩子打針回來,臉上的愁容在見到盤學秀之后才散去。
“兩個老人要出去干工,還要帶兩個孫女,很辛苦。盤老師這么關心學生,我們很感激。”蔣春梅說,現在去教學點上學的,多數是沒有錢送到鎮上幼兒園上學的孩子。這些孩子家庭貧困,父母又往往不在身邊,做他們的老師就像做他們的父母一樣操心。
在這個1000多苗族同胞聚居的偏僻村莊,盤學秀傾灑著自己對下一代的愛。
不可或缺的“三語”老師
為什么這間學校只有7個孩子,卻沒有被撤并?
六角嶺小學的負責人唐敏軒道出了其中緣由:一兩年前,教育部門派人來調查過,起先滿以為可以撤并,但當他們發現孩子們連最起碼的普通話都聽不懂時,放棄了:送到中心小學的話,他們聽普通話簡直就像聽天書,必須先給他們做普通話的啟蒙。
給這些孩子做這項普通話啟蒙工作,非盤學秀不可。
盤學秀年幼時也遭遇過同樣的困境。他11歲才上小學,一年級至三年級,連課本都沒有,老師都用海南話和苗語講課。到了四年級,盤學秀到附近農場的學校一上課才發現,自己連一個字都聽不懂。他連忙趕回六角嶺問以前的老師:他們講的是什么啊?
一問才知道,那是普通話。一位叫做張輝瓊的老師看到盤學秀好學,就借了自己的字典給他,一邊教他發音,一邊讓他自學。盤學秀被漢語這漂亮的語言吸引住了。
1978年,盤學秀成為六角嶺村第一批考上萬寧中學的3個孩子之一。那時,他的夢想就是通過努力走出大山。所以,高中畢業的時候,他面臨人生道路的選擇。
一邊是大山外面的未知世界,一邊是貧窮的故鄉。
盤學秀最終選擇留在大山里:“我走不出大山,我希望我的學生走出大山。”
當時,一所中心小學搬到了六角嶺,附近村子的小孩都到這里念書,但面臨的一個問題是:苗族孩子上學時甚至連漢語名字都沒有,更不用說聽懂漢語老師的課。
盤學秀給很多沒有名字的孩子起了名字,卻發現無論自己用普通話怎么教他們都沒反應。幾節課后,盤學秀嘗試著用普通話教發音,用苗語和海南話解釋字意。終于,他看到孩子們臉上不再是一副茫然的模樣。其他老師,也驚訝地發現了這個現象。
從那時起,盤學秀就開始了他的“三語”教學。教得很慢,卻有成效。
與盤學秀共事多年的唐敏軒老師說,一般的老師根本就教不了這群對普通話和漢字一竅不通的孩子,盤學秀老師是這些孩子走進校園不可缺少的啟蒙老師。“其他老師上課,也經常要請盤學秀老師來做翻譯。盤老師站在一旁,碰到難的,就用苗語翻譯。”
每一次別的老師提出翻譯邀請,盤學秀都不會拒絕。
甘愿做學生的知識梯子
盤學秀并非沒有萌生過離開的念頭。1996年,前妻因病去世時,家中除了還年幼的孩子,一貧如洗,盤學秀不得不到處去找野菜來給一家人充饑。他萌生了出去闖闖的念頭。
但盤學秀沒有走。他放不下那一雙雙對知識渴求的眼睛。自從2009年學校開始被拆減后,學生越來越少,從高峰期的200多個學生,拆減到2012年只剩下了一個班幾個學生。盤學秀說,只要還有一個孩子需要他,他就會留下來,“一個都不能少。”
幾十年來,盤學秀已經記不得勸回了多少輟學的孩子。
唐敏軒說,以前需要交學費的時候,成績不好的孩子有時會出于各種原因輟學。每當這個時候,無論孩子是哪個班級的,老師做家訪時,都要帶上精通苗語的盤學秀。
1998年,有一個叫青青(化名)的女孩,讀到三年級的時候,開學時突然不見了蹤影。盤學秀急忙跑到青青家里。一問才知道,原來青青家里養了一頭水牛,母親一個人忙不過來,便想讓青青輟學,負責每天去放牛。一番勸說,青青才得以重返校園。
雖然,青青最后沒能考上大學,但學到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終身受用。
在20歲的兒子盤小清眼中,盤學秀也是一位優秀的老師。令盤小清印象深刻的是,他在父親班上讀書的時候,碰到沒完成作業,他也會像其他孩子一樣,被留下來做完作業才可以回家。“在學校,他就是我的老師,他不會因為我是他孩子就區別對待。”
去年十月,盤學秀曾經的學生、如今也在北大鎮教書的李秀和回到母校,透過已經損壞的窗玻璃,看到辦公室內批改作業的盤學秀,他眼眶濕潤了。他為這位昔日恩師寫下了如下詩句:路漫漫兮道坎兮,堅吾心兮從教兮。鬢已白兮常樂兮,夕陽紅兮生足兮。
李秀和記得,二三十年前,當他還是小學生的時候,他最崇拜的人就是盤學秀。“那時,我家很困難,他家更困難,但他很熱愛學生,經常跟我說,要努力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李秀和說,他從不懂普通話到如今做語文老師,盤學秀的鼓勵,起到很大作用。
寫詩贈給老師的那天,盤學秀對李秀和語重心長地說起心里的愿望:“現在全鎮的老師,就只有你和我懂苗語。我再過兩年就要退休了,你一定要回來接我的班。”
李秀和看著鬢發已花白的老師,說:“只要有需要的話,我會回來。”
盤學秀臉上現出了欣慰的笑。“我希望學生把我當知識的梯子,能爬得更高一點,看得更遠一點,讓山區的孩子走出去,在廣闊的天地自由翱翔。”盤學秀說,在即將退休的時候,聽到學生李秀和愿意回來接他的班,太令人高興了。
?
?
相關鏈接:
曝班長教師節未組織同學給老師送禮被班主任毆打·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