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發現雙創之星”大型系列活動走進江蘇(南京)舉辦專場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國家部委有關領導跟創客們面對面,解讀“雙創”政策紅利,創業導師跟創客們分享創業路上的心得體會。
創新創業離不開社會文化的滋養。長期以來,人們創新冒險的意識不強,社會上對創新的鼓勵不足,對創新失敗奚落嘲笑,缺乏寬容的氣氛,是影響創新的文化因素。現在,要積極營造大眾創業創新的濃厚氛圍,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尊重創造的理念,倡導敢為人先、敢冒風險、寬容失敗的新風尚,形成創業創新光榮的文化導向。
對中國來說,結構性改革是要激發全體人民的無窮創造力。去年以來,中央政府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減免小微企業稅費,建立創投引導基金,推動“互聯網+”行動,實施“中國制造2025”等。這一系列重大措施,極大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業創新熱情,這個熱潮正在中國大地蓬勃興起。
正如總理在第九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的特別致辭中所說,參與創業創新的,不僅有大學生、農民工、留學歸國人員,也有很多科研人員和企業的技術、管理骨干,可以說草根與精英并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即“雙創”的平臺是多樣的,不僅有小微企業,很多大企業也紛紛加入創業創新行列,引入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平臺,觸發了生產方式、管理方式的變革。企業內部員工線上創意有回報、線下崗位有工資,外部創客既參與創新又分享成果,還孵化了一大批小微企業。很多科研機構依托互聯網開展協同研發,大大提高了科技創新效率。
另外,要提高科技創新效率,還必須提高創新主體的“收益率”。支持人才創新成果轉化,需要政策引導。應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歸屬研發團隊所得比例,可考慮其下限從原來的20%提高到70%,且轉化收益用于人員激勵的部分不計入績效工資總額基數。只有從制度上保障創新主體的創新收益,用明確的利益分配機制確定權責,才能形成激勵創新的文化認同。
現在中國經濟的走勢是緩中趨穩、穩中向好,但穩中有難,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正是大眾的創業創新精神和熱情,使我們增強了克服時艱的信心。當前,中國已經進入“以互聯網為特征”的新經濟時代和“以大眾化為特征”的創業黃金時期,“雙創熱潮”將會為經濟增長提供持久動力。(中國經濟網網友孤燈下亮) ???。創業創新讓中國經濟“向陽生長”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搭好舞臺
?
?
?
相關鏈接:
李克強:"雙創"絕不僅僅是中小微企業的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