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起,淮南女大學生扶老人事件歷經一波三折,女學生一方堅稱沒撞人,被訛了。淮南警方多方調查取證,認定這是一起交通事故,女大學生騎車經過老人時互有接觸,女大學生負主要責任。今天中午,當事人@袁大宸更新了微博。
小編有話說:
請停止對女大學生的“二次傷害”
日前,持續發酵半月之久的淮南女大學生扶老事件終于有了最新調查結果,淮南警方認定該案為交通事故,大學女生袁晨在這起交通事故中承擔主要責任,受傷老人桂慶英承擔次要責任。淮南女大學生扶老事件歷經一波三折終于告一段落。但對于袁晨來說,事情還遠遠沒有結束,如何面對網絡上隨之而來的“輿論壓力”和“道德審判”將是她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據報道,袁晨現在情緒十分低落,或許她在為9月8日發布的那條微博深深懊悔,事情發展至今,從輿論一邊倒的指責老太到現在網絡上對她的口誅筆伐,事件的發酵遠遠超過了她的想象和控制,袁晨似乎已經被打上了“不誠實”的標簽和烙印。輿論大反轉,命運大反轉,生活遠比戲劇更波瀾起伏。現在的袁晨,如何自處?輿論逆轉,責任在誰?前后態度不一,誰在打自己臉?
我們先來回顧下事情剛剛孵化之時,是誰導演了這場“被訛”的悲劇,9月8事情剛爆出來,安徽省內某媒體的知名微信公眾號就發出來一篇標題名為“求擴散女大學生扶老太被訛為證清白尋找目擊者”的文章,此文章迅速被朋友圈和其他自媒體轉發,而后全國各知名媒體不甘落后迅速跟上,標題也大致是“淮南女大學生稱扶老人被訛目擊者公布現場照片稱沒撞到” “淮南大學生扶老太被訛家屬:沒撞為何墊付醫藥費”“淮南女大學生扶老人被訛若有二次機會還會去扶”等等這樣的標題。大多支持女生,苛責老人及其家屬。
出人意料的是,事件在9月13日開始陡轉急下,網友“磊磊0324”在微博發布了3段視頻,指證女生撞人,輿論嘩然,女大學生成為輿論譴責的對象。
然而,我們發現,此時警方并沒有通報這個事情結果,公眾僅僅因為單方面的證據或者證言就對此事妄下定論,很多網友在網絡的評論也態度搖擺,評論自我矛盾,一會站在女生這邊談什么“老人變壞,壞人變老”,一會又站在老人這邊替老人指責“人心不古,虛偽小人”,想想著實可笑,但是更多的是讓筆者憂心,網絡在讓公眾暢所欲言的同時,也越發讓人激進、急于表達自己,喪失冷靜思考的能力。
在指責公眾不夠冷靜,應該臉紅的同時,筆者作為媒體的一員,該做的是更多的反思,我們媒體是否遵循了真實、客觀的報道原則?眾所周知,媒體在介入爭議性事件報道時,需要遵循新聞報道的基本原則,這也是媒體理應堅守的起碼底線。然而,在事件的初始階段,部分媒體為了獲得點擊量和關注,利用公眾的傳播心理,刻意的去渲染女大學生“無辜”、“被訛”的悲情,單方面的報道,并未對事情做任何求證,輿論引導有失偏頗。正是為了追求這個所謂的轟動效應,在真相未明的情況下,我們先入為主,提前審判,并揮舞著正義的大旗,自以為是的代替公眾去進行道德審判。
筆者一直認為,作為媒體人,必須實事求是、言論自律、明辨真偽,不猜測,不傳謠、不添亂。而且,中國從來都不是缺少善良之人的國度,我們的國家目前出現的“道德斷層”更加需要媒體人去引導,人與人之間的關心應該是心理最原始的本能,媒體應該呼喚這樣的力量而不是讓善意卻步。同時也請求媒體和公眾停止對女大學生的“二次傷害”,我們寧愿相信她不是有意撒謊,惟愿我們冷靜反思,多一份理解和寬容。
?
?
相關鏈接:
9塊9定安微旅行專線推出 為中秋國慶黃金周再添新亮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