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信訪局官員:督查組非欽差 地方督查不能靠壓服

    ??诰W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5-09-28 06:58

    ?

      督查組意見

      執法環節欠嚴謹應預估風險

      經一番討論,督查組認為,雖然信訪人反映的問題從內容上看不符合實情,但李玲通過網上投訴并多次非訪,反映出工作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問題。當地在拆遷前期入戶宣傳過程中缺乏有效溝通,執法環節有些工作做得不夠嚴謹、細致。如物品清點清單上既沒有當事人確認,又沒有相關工作人員簽字,致使信訪人一度長期滯留鎮政府,造成工作的被動。

      為此,督查組提出建議,要和信訪人多做一些交流,盡快化解,要對拆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風險評估,搞好宣傳教育,做到一視同仁,防止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引發連鎖反應。嚴格落實各級領導包案,化解方案和措施要具體實在,便于操作。

      兩家搶建民房引發積怨

      信訪人講述

      未建成民房舉報鄰居違建

      “我有啥說的,我都麻木了,說啥呀?”起初,面對督查組,王鵬(化名)情緒非常抵觸,反復地說:“沒法弄了?!?/p>

      在督查組成員的再三勸說下,王鵬無奈地說,“我不想無理取鬧,我也想生存,不想到處去告狀?!蓖貔i強調,他上訪5年了,之前家里開服裝廠的,到如今,因為上訪的事情,經濟十分困難。

      “到現在我家門口還有兩個攝像頭呢,監控我?!蓖貔i認為,這是政府為了防止他上訪,在他家門口安裝的。

      事情的起因緣于王鵬和鄰居劉明興(化名)搶建民房。王鵬和劉明興因自家房子不夠住,都想在村里僅剩的一塊空地上建房。起初,兩人約好每家在空地建4間房,然而2011年初,劉明興開始搶建房屋,約好了要給王鵬的4間房的空地,被劉明興的哥哥搶去了。王鵬無奈之下,找到相關部門上訪,稱鄰居劉明興搶建的房屋未辦理審批手續,是違章建筑,要求拆除違章建筑或將另4間空地歸王鵬使用。

      然而劉明興家的違建一直沒能拆除,王鵬也因此不斷上訪。今年7月,經過村“兩委”班子研究決定,將4間空地租給王鵬使用,期限為3年,每年交5000元的承包費,并允許建臨時性倉儲用房。王鵬對這個方案表示滿意,但是鄰居劉明興不同意,問題就一直沒能得到解決。

      地方政府回應

      曾聯合執法老人以死相抗

      在約談信訪人后,中央信訪督查組開始查閱卷宗,對整個案件進行剖析。當地村信訪辦的有關人員也向督查組詳細做出了說明。一位當地官員表示,“很多村都是要靠地吃飯的,像王鵬所在的村,就因為村里人口不斷增多,不少村民都建民房,而王鵬和劉明興搶的這塊空地,也是村里僅剩的唯一一塊空地了。”為此,當地政府從去年出臺了《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鼓勵村民進城買房,村里進城買房的村民也將獲得10平方米的補貼。截至目前,已有126戶村民申請了這項補貼。

      “王鵬上訪時,劉明興的房子剛打地基,在這么長的時間里,為什么沒阻止劉明興違規建房呢?”面對督查組的疑問,當地政府表示,他們曾試圖阻止劉明興建違建,也下達了《限期拆除通知書》,在2011年11月,街道辦聯合綜合執法局、公安局等部門,想要對違章房進行強制拆除,然而劉明興80多歲的老父親以死相抗,考慮到老人的安全,只好作罷。

      同時,當地官員對督查組解釋說,王鵬所提及的家里被安裝攝像頭,是全村范圍內安裝,并不只針對王鵬一家。

      督查組意見

      成立專題工作組分析信訪根源

      中央督查組在商討后,針對糾正違規建房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督查建議。首先,要求街道成立解決王鵬信訪事項專題工作組,對王鵬信訪事項持續進行研究分析,制定完善的解決方案。同時,由街道司法、綜合、信訪、村干部、村民代表等組成工作組,采取訪調對接的方式,加強雙方多層面溝通,促進兩家協商解決此地塊爭議。

      此外,中央督查組提到,要堅持依法依規進行處理。在區、街、村努力解決問題的同時,要對王鵬長期信訪的根源進行深入分析和反思,認真查找街道在處置違建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查漏補缺,汲取教訓。

      撤村建居征地引發信訪問題

      信訪人講述

      街道辦強拆房屋農民承包地被強占

      今年70多歲的村民趙泉(化名),穿著發舊的白色背心,戴著一副細框眼鏡,面對督查組的面談,情緒十分平穩。與大多數的信訪對象不同,趙泉的訴求并不是個人問題,而是有關撤村建居過程中的違法征地問題。

      趙泉反映,2010年街道辦事處在該村撤村拆遷過程中,采取威脅、毆打等方式強拆600余戶村民的房屋,還強占8700余畝農民承包地進行商業開發,并且有村務不公開的問題。

      趙泉對撤村建居做法沒有意見,對補償安置也比較滿意,但他認為撤村建居過程中土地征收協議有關內容不符合法律規定?!拔乙呀浵蚍ㄔ禾崞鹦姓V訟?!闭f著,趙泉從口袋里掏出行政訴狀書。趙泉稱,他已對其他問題沒有新的主張和要求,但對撤村建居過程中,土地征收協議的問題,他認為,區國土局違法了《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要求區國土局返還自己13畝5分面積的承包地。

      地方政府回應

      征收協議表述不準造成村民誤解

      當天下午,中央信訪督查組進行了現場走訪。據當地信訪辦工作人員介紹,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在堅持群眾自愿原則的情況下,該村于2010年初啟動撤村建居工作,在開展此項工作之前,就是否同意撤村建居和土地征收等問題進行了全體戶代表表決會議,同意率為99.6%。撤村建居的民主決策、補償安置方案等符合天津市有關規定,所在的區政府也于2010年3月正式批復該村實施撤村建居。

      督查組查閱卷宗發現,該村撤村建居工程共涉及集體土地8717.48畝,由區國土資源分局、街道辦事處、村委會于2010年5月簽訂“土地征收協議”。目前,8717余畝土地只有451畝土地經天津市政府和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審批辦理了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手續,審批程序符合法律規定。其余土地由政府部門委托街道統一組織耕種。但由于“土地征收協議”有關內容表述不準確,造成信訪人認為土地征收涉嫌違反現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規。

      督查組意見

      公示土地征收程序保障農民權益

      中央督查組認為,目前存在的問題有兩點:首先,該村撤村建居中集體土地征收過程是以區國土資源分局、街道辦事處、村委會三方協議的形式對土地權屬進行處置,協議內容表述不準確,與現行土地征收相關規定不一致。其次,撤村建居過程相關政策宣傳、解釋以及程序公開還不夠細致,以致引起個別村民的疑慮,當信訪人就此問題向主管部門走訪時,工作人員解釋不到位,造成信訪人越級上訪。

      為此,督查組提出4點意見。建議當地政府在撤村建居過程中對涉及集體土地轉用、征收等行政行為要嚴格依法依規。同時,要加強撤村建居過程中農民權益的保護,要讓失地農民切實得到保障。督查組建議地方政府做好土地征收程序的公開公示,做好政策宣傳,實行陽光操作,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通過民主決策表達真實意愿。此外,要加強對村務的監督管理,特別是要杜絕暗箱操作的空間。

    ?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劉雪玉] [編輯:林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诰W入駐“新京號”
    圖解??谝恢軣崧剕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谛履暌魳窌⒂?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谡胁乓菍稣\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讷@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诿捞m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冢涸贫匆r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樂享多彩假日
    ??冢撼鞘猩v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冢洪L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诙冗^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谔炜罩襟A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谧钪星?/a>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