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門主任李昌鏞5日在IMF網站發表文章說,雖然經濟下行風險有所增加,但中國有能力實現經濟轉型。
李昌鏞當天在文章中說,盡管中國制造業和建筑行業活動放緩,但基礎設施投資和消費、尤其是服務業,依然保持穩步增長勢頭,表明中國經濟可以降低對出口和投資的依賴,實現向以消費和服務為驅動的增長模式轉型。
李昌鏞認為,中國有足夠的政策空間來應對經濟過快減速。中國應采取針對需求和經濟再平衡的措施,比如鼓勵消費,尤其向社會脆弱人群提供消費支持。
李昌鏞說,中國應避免重走信貸刺激投資的老路,防止公司杠桿率再度飆升。金融危機以來,國有企業、房地產和建筑企業以及其他一些小公司加大了杠桿率。
他說,雖然目前這些領域的風險仍處于可控范圍,但不應該再繼續加大杠桿,今年夏天中國股市波動正反映了杠桿過度所帶來的風險。不過他指出,由于中國居民股票資產配置較低,企業通過股市融資的比例也較低,股市波動對實體經濟的直接影響有限。
對于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李昌鏞說,IMF曾測算過,中國經濟增速下降1個百分點,其他亞洲國家的經濟增速將隨之下降0.3個百分點。
他說,隨著中國經濟穩步增長,不斷地融入全球經濟,中國對周邊經濟體的溢出效應也越來越明顯。不僅通過貿易渠道,而且還通過金融市場對周邊經濟體產生影響。
?
?
相關鏈接:
陳鳳英:中國不是TPP談判“輸家”·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