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新聞>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與海南的淵源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5-10-07 10:03

      冒著零星雨點,曾任國家衛生部瘧疾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海南“523項目”工作組負責人的蔡賢錚小心翼翼地護著懷中的包袋,走進了海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他匆匆此行,是為了講述與一位老友在海南共事的經歷,那包袋里層疊包裹的是他們30多年間往來的書信和研究成果,發黃變脆的紙張至今仍然完整地記錄著那份不變的理想與情誼。

       “她叫屠呦呦,取自‘呦呦鹿鳴,食野之蒿’。”蔡賢錚口中的這位“老屠”,一夜之間蜚聲國際——昨天(10月5日)下午,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中國藥學家屠呦呦成為了首位獲得諾獎科學類獎項的中國人。

      海南是防治瘧疾主戰場

       “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一首《流崖州至鬼門關作》至今讀來,仍能感受到古代貶官謫臣對于海南這片“瘴癘之地”的恐懼。

      蔡賢錚告訴記者,瘧疾是一種由按蚊傳播瘧原蟲引發的傳染性寄生蟲病,而海南全島按蚊多達37種,以致于瘧疾盛行千年,直至解放后仍一度是全國瘧疾流行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據國家有關部委開展的瘧疾調查,僅1955年,海南瘧疾發病人數就多達28萬余例,瘧疾發生率占全國首位。

      難料的是,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海南乃至全國瘧疾防治工作又遇強敵——瘧原蟲對當時常用的奎寧類藥物已經產生了抗藥性。于是,1967年5月23日,在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指示下,“523項目”正式啟動,來自7個省市、60多家科研機構的500余名科研人員協力攻關。而海南被定為“523項目”主戰場,由廣東省衛生廳、海南軍區、海南行署衛生處(局)派員組成的“523項目”辦公室就設在這里。

      屠呦呦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于1972年來到了海南昌江。

      但她并非空手而來。1971年,從大量的古代醫書和民間藥方查到蒿草類植物對治療瘧疾有效的典據,又受到東晉醫術《肘后備急方》中“青蒿一握,水一升漬,絞取汁服”的啟發,她有效利用乙醚低溫提取了青蒿的有效成分,并且證實了青蒿提取物的抗瘧效果。


      ? 以身試藥置生死于度外

       “屠呦呦來海南是一舉兩得,既能為海南瘧疾患者帶來治愈希望,也能為進一步開展青蒿素的科學研究收集藥材和臨床數據。”曾在海南“523項目”工作組負責臨床試驗效果觀察的龐學堅說,當時海南瘧疾發病率高居不下,而且瘧疾病種齊全,惡性瘧、間日瘧、三日瘧、卵形瘧都有發生。此外,海南黃花蒿資源豐富,不僅數量多、分布廣,而且植株高大繁茂,開展青蒿素新藥臨床試驗最為理想。

      如獲至寶的屠呦呦和她的團隊扎根昌江,有時躬耕于黃花蒿叢,有時俯身于患者床頭,有時埋首于實驗室里,白天黑夜只想著一件事——逐步完善青蒿素在治療瘧疾,尤其是治療惡性瘧的配伍,并將研究逐步發展為青蒿素聯用其他藥,使瘧疾的復燃率降至最低。

      龐學堅頗為感慨,為了防治瘧疾,許多科學家以身試蚊,調查海南蚊蟲種類及分布密度,“為了檢驗抗瘧新藥及新的治療方案,還有一些科學家故意感染瘧疾,忍受著持續高燒的煎熬和肝脾腫大的痛苦,可謂置生死于度外!”

      屠呦呦就是以身試藥的科學家之一,作為試藥的第一批志愿者,她毫不猶豫地試用了還不夠完善的青蒿素,這在一定程度上長久地影響了她的健康。而這個秘密,直到多年以后的一次同學聚會上,才被她不經意地提起。

       “那個年代講究集體主義、團隊精神,無論誰出成績,都歸于集體。”如龐學堅所說,平日每每有人褒獎,乃至于站在諾貝爾獎的“風向標”——美國拉斯克獎的領獎臺上,屠呦呦也只說,“青蒿素的發現,是中國傳統醫學給人類的一份禮物”,而不言及自身。

      心系海南不忘青蒿情緣

       “其實,老屠在海南工作的時間不長,大約只有半年多時間,做了30例臨床瘧疾病例的實驗后就回了北京。”但是,蔡賢錚與屠呦呦的情誼似乎在她離開海南后更為深篤。此后的30多年間,他們書信往來不斷,彼此互稱“老蔡”、“老屠”,圍繞青蒿素以及瘧疾防治等話題作了諸多探討。

      記者注意到,在這些泛黃的書信中,屠呦呦幾次囑托蔡賢錚幫忙采集五指山地區和文昌一帶的黃花蒿,做一下海南不同地方黃花蒿中青蒿素含量的對比研究,以便更加充分地利用海南的黃花蒿資源優勢。縱使遠隔千山萬水,她心心念念的,還是這片蒿草遍野的肥沃土地。

       1982年4月,海南制藥廠向中央衛生部、國家醫藥總局遞交《關于要求給予我廠定點生產青蒿素的申請報告》被拒絕后,屠呦呦也是第一時間給蔡賢錚來信說:“有必要向主管部門和領導同志大聲疾呼,海南青蒿資源的利用有必要重新評估。”

      屠呦呦心系海南,蔡賢錚和龐學堅一樣難忘這位“衣著樸素,卻舉止優雅,始終面帶笑容”的女科學家。昨天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剛剛揭曉,他們便欣喜地與當年共同抗瘧的同事互通電話,今日又相約聚首,用自己的方式在遙遠的海南為屠呦呦慶賀。

       “實至名歸,實至名歸!”龐學堅反復念叨這句話,一切偉大的付出都不會為時代所遺忘,這么多年過去,年至耄耋仍然醉心科研的屠呦呦,終于等到了這份遲來的榮光。

      

    ?

    相關鏈接:

    屠呦呦舊居成寧波新景點 市民紛紛到此合影
    丈夫談屠呦呦:為工作把女兒寄住 女兒不愿叫爸媽
    中科院院長:屠呦呦獲獎是中國科學界的驕傲
    人民日報評女科學家屠呦呦獲諾獎:以自信,以自省
    屠呦呦20歲時珍貴照片曝光 為工作常拿自己做實驗

    ?

    相關鏈接:
    屠呦呦20歲時珍貴照片曝光 為工作常拿自己做實驗
    中科院院長:屠呦呦獲獎是中國科學界的驕傲
    人民日報評女科學家屠呦呦獲諾獎:以自信,以自省
    丈夫談屠呦呦:為工作把女兒寄住 女兒不愿叫爸媽
    屠呦呦舊居成寧波新景點 市民紛紛到此合影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 [編輯:李帥鋒]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