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0月9日消息(記者 史瑞麗)“雙創”使瓊山區國興街道的道客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馬路市場不見了,車輛停放整齊了,交通也不再擁堵。如何在符合“雙創”標準的前提下滿足市民的日常購買需求,道客路的做法有可取之處。
過去“五多”不見了
兩個月之前,留在許多人記憶中的道客路還是“五多”:占道擺攤多——狹窄的街面上,沿街占道擺攤小販竟有150多個;出店經營多——沿路共有115家店鋪,幾乎每個店鋪都存在出店經營現象;“六小”門店多——47家“六小”門店衛生許可證持有率為零,從業人員健康證持證率僅為60%;亂搭亂建牛皮癬多——一店多招、太陽棚和伸縮篷無店不有,墻上街面小廣告密布;線路線纜亂掛多——各種線纜如蜘蛛網般分布,橫七豎八、雜亂無章。
“現在道客路,整治得可真干凈!路都寬敞出來好多。”從事旅游業的尚曉說。海口“雙創”工作開展以來,瓊山區大力整治,將道客路打造成為國興街道示范街。通過下大力氣整治環境,強力整治臟亂差,取締占道擺攤攤販150多家;拆除鐵皮屋10間、太陽棚和伸縮篷100多個。并由交警設立禁停標識、劃出車輛導流線,并加大對違章停車行為處罰密度,堅決剎住亂停亂放現象;還將道客三里被取締的市場疏導點改建為便民臨時停車場,有效疏解了停車難的問題。過去令大家頭疼的“五多”如今都已不見了。
社區幫忙租門店
沿道客路行走,還可以看到最近新開張的一家店:“謝小蓮蔬菜店”,名氣十分響亮。這家店是原來道客路馬路市場的十三家攤販合租開的。謝小蓮是下崗職工,以前和丈夫一起,在道客路的馬路市場靠賣菜為生。“馬路市場”被取締以后,謝小蓮和吳海英等其他流動攤販一起失去了生活來源,她向社區居委會反映無處經營的問題,希望能找到一個規范的場所,維持生計。
道客社區黨支部書記王炳榮介紹,為了解決這些流動攤販的生計問題,社區幫他們找到這家店鋪,十三家人聯合租了下來。在開業初期不符合開辦條件的情況下,瓊山區、國興街道和道客社區并沒有簡單粗暴地加以取締,而是請來了工商、衛生、食藥監等部門,指導其按農超標準進行改造,讓店鋪規范起來,幫助他們實現了從小攤販向小農超經營者的華麗轉身。店主謝小蓮說,大家以前在馬路上賣菜提心吊膽,現在入店經營,既干凈衛生又避免了風吹日曬。周圍居民來到這里,買菜同樣方便,環境又干凈,衛生條件也好了,真正讓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雙創”帶來的實惠。
“六小”門店換新顏
另外,針對道客路“六小”門店存在的問題,市、區相關部門采取“軟硬結合、聯動執法”的方式進行整治。硬件方面,對不符合標準的門店,要求和指導業主進行硬件改造升級,使各門店功能間(區)基本設置齊全,清洗消毒保潔等設施配備到位。軟件方面,實行“三管理、四臺帳、五上墻、六面光”辦法進行管理,“三管理”即實行量化分級、五常法管理和衛生監督信息公示制度,建立起行業部門管理、行業管理和群眾監督的三重監管體制;“四臺帳”是指統一發放和使用采購索證臺帳、衛生管理臺帳、衛生監督記錄和消毒登記本;“五上墻”是指要求將衛生許可證、衛生管理制度、衛生管理和從業人員健康證明、投訴舉報電話等五項內容全部統一、集中上墻,便于實施監管。“六面光”是指經營場所上下、前面、左右一般衛生進一步亮化,全面完善“六小”門店管理工作。
道客路整治后,47家“六小”門店管理實現了6個100%:衛生許可證持證率、從業人員健康證持證率、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小型醫療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持證率均達100%,現有28家小餐飲店均100%達到國家衛生城市基本標準。
?
?
相關鏈接:
全城發力 海口煥發新容顏——海口市“雙創”工作綜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