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杰
2014年,被稱為“海南志愿者元年”,因為“威馬遜”和“海鷗”兩場大臺風的影響,全省及我市民間志愿者們迅速成規模走上前臺。我市志愿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在文明交通、社區服務、關愛農民工子女、助殘助老等方面做了很多值得稱道的事情。但要真正實現全民志愿,我們還有諸多“短板”亟待解決。
我市的志愿服務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專業技能人才匱乏、專業裝備不足。在貴陽及廈門,專業救援力量在救災中作用凸顯,政府支持、企業投資、專業技能志愿者積極踴躍。去年“威馬遜”時,海口志愿者“石頭”等人曾想在臺風后建一個專業救援隊伍,但算了筆賬之后不得不放棄:僅僅是人員招募及培訓一項,至少要花費數十萬元。對我市絕大多數“自謀出路”的志愿者組織而言,這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
同時,我市部分志愿者組織缺乏發展的戰略意識。由于社會缺乏對志愿者組織事業長期發展的支持,一些志愿者組織的領導和成員較多考慮短期的服務效果,而不愿意考慮長期的服務計劃,不少志愿活動成了“一錘子買賣”。?
自10月8日起,《海口晚報》、海口網將持續推出專題文章,展現貴陽、廈門兩座文明城市的文明創建歷程。為進一步學習文明創建經驗,打造海口“首善之城”,《海口晚報》、海口網向市民征集文明感悟,歡迎各位市民踴躍參與。
市民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參與:
1.在新浪微博上@海口網直接留言,留言格式為:#文明觀摩行#+您的留言。
2.關注“海口網”微信公眾號,直接回復:“文明觀摩行”+您的留言,即成功投稿。
3.下載海口網新聞客戶端《無線海口》APP,在《我報新聞》欄目直接發帖參與,并注明內容為“文明觀摩行”。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