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刷單軟件,常某在滴滴打車平臺領取打車優惠券,并虛構打車交易事實,在短短幾個月內套現3萬余元。北京晨報記者昨天從海淀檢察院獲悉,常某因涉嫌詐騙罪,被該院批準逮捕。據了解,該案是全國首例通過“滴滴打車”進行刷單套現的犯罪案件。
刷單套現3萬被批捕
據了解,常某的丈夫唐某是一名出租車司機,在運營拉客過程中,唐某得知了通過領取滴滴打車優惠券的方式可以刷單賺錢。此后,唐某將此消息告知妻子常某,常某便花錢向別人購買了刷單軟件,并學習刷單技術。
常某在滴滴打車平臺上注冊賬戶領取平臺發放的打車優惠券,然后通過虛構打車交易,再將領取的優惠券向其注冊的司機賬戶支付,最后提現完成套現過程。據常某供述,她在幾個月內通過刷單非法獲利3萬余元。
因涉嫌詐騙罪,常某被海淀檢察院批準逮捕,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中。
暴利催生黑色產業
據了解,目前網上有很多類似指導“刷單”的業務,且提供刷單所必需的作弊軟件,常某就是花費幾百元向他人學習刷單技術并購買了刷單軟件。
海淀檢察院表示,通過向滴滴打車調研得知,這種“刷單”作弊行為呈現區域化的特點,公司后臺數據顯示,長春、鐵嶺、淄博等市縣刷單情況較為嚴重,團伙性教授刷單技巧、進行刷單操作的現象普遍。這些人或者通過教授刷單技巧、出售刷單軟件,或是直接通過刷單牟取大量非法利益。
滴滴公司初步調查發現,網上為刷單提供前期便利條件,如提供注冊手機號、注冊賬戶的商家眾多,這些商家通過出售手機號等方式直接為批量刷單作弊的實現提供了先決條件。
“刷單”成普遍現象
記者從海淀檢察院了解到,除滴滴打車外,諸如Uber、餓了么、美團外賣等O2O行業,都普遍存在刷單的現象。“因為O2O行業競爭激烈,不少公司采取補貼用戶的經營模式,以獲取市場份額,這給刷單行為提供了前提條件,一些人通過注冊賬戶等方式很容易獲得交易補貼。”海淀檢察院檢察官韓志泰解釋稱,一些公司雖然明知發放補貼可能被職業刷單人“刷走”,但因刷單可以幫助公司獲取更高的交易數據,有利于進一步融資,因此這種行為也被默許。
韓志泰稱,O2O行業對于線下交易的管控存在很大難度也是該情況出現的原因之一。“公司往往只能通過后臺數據了解情況,對于線上操作進行監管,但對線下的行為則鞭長莫及”。
惡意刷單涉嫌犯罪
據滴滴公司相關負責人稱,滴滴公司的反作弊團隊,僅去年就挽回了6000余萬元的經濟損失。但負責人也坦言,對于這種刷單行為,企業除了對可能存在刷單的賬號進行監管直至封號外,其他監管或懲罰性手段十分匱乏。
韓志泰表示,就本案而言,犯罪嫌疑人使用作弊軟件,通過虛構打車交易的事實,非法獲取滴滴公司錢款,數額較大,符合我國《刑法》對于詐騙罪犯罪的相關規定。檢察官也提醒正在刷單或有此意向的人,惡意刷單套現可能觸犯刑法,且勿因一時貪念而后悔莫及。
?
?
?
相關鏈接:
上海破獲專車“刷單”群體案 司機假扮乘客騙補貼?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