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里,自家種花養草已不算新鮮事。如今,利用陽臺、客廳、廚房等居住閑置空間進行可食用植物種植的智能“微農業”,漸成都市新寵。據悉,吉林省微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田)的“智能種植箱”、“一盒農場”目前已成為時尚消費者的新選擇。在前不久舉辦的第十屆東北亞博覽會上,這種新型的智能“微農業”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并與深圳、安徽、大連、北京、上海,以及泰國、馬來西亞、俄羅斯及沙特等國內外客戶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微農業”如此春風得意,其中有何奧秘?
滿足家庭食用及裝飾
“陽臺菜園”、“室內菜地”、家居綠地新裝飾,這些描述看上去就讓人覺得新鮮,自己在家就能種出新鮮時蔬且即采即食,更是讓人覺得既方便又實用。在第十屆東北亞博覽會上,微田的“一盒農場”共售出1500余盒,其中多數買家都是參觀展會的普通觀眾。會后半個月,仍有人打電話咨詢。“這種種植方式之所以受熱捧,是因為人們將‘一盒農場’捧回家后,不用培土,只需往有機盒內鋪滿種子,再根據說明添水,即可培育出相應的蔬菜了,采收后,只需清水沖洗即可食用,既安全又健康。”微田研發部部長、農藝師趙瑩說。同樣適合家庭種植、但比“一盒農場”規模更大的是“智能種植箱”:這是一種立體種植方式,種植箱多達五層,長寬高分別為53、40、150厘米,“基本相當于一臺單開門冰箱的大小,這樣能充分利用空間面積,大大減少了占地面積,這種智能種植箱適用于在陽臺、客廳、廚房里進行布設。”趙瑩說。國內園藝協會的一位研究員分析說,“家庭菜園的興起首先是自家種的蔬菜味道更好,其次是可以節省開銷,第三是能放心食用。”
“家庭農場”可種近20種菜
在網絡上虛擬的“開心農場”里偷菜顯然不如在自己的“家庭農場”種菜來得實在。據了解,目前智能種植箱可以種植小白菜、生菜、香菜、苦苣、茼蒿、京水菜、紫蘇、木耳菜、雪里紅、香芹、臭菜等十幾種蔬菜。“一盒農場”里種出的芽苗蔬菜,也被稱為活體蔬菜,因為它在被加工成菜肴之前是“活著”的,吃起來會感覺更加鮮嫩。“室內種植實現了有機蔬菜的家庭化生產;大約25至45天即可收獲一茬,實現了蔬菜的鮮食性。如此,既能體驗親身種植的樂趣,還相當于在家里安置了一個天然氧吧。”趙瑩介紹說,微農業是最近幾年在國內開始流行起來的微小型精品農業經營模式,也是現代智能家居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經營規模小、富有創意、時尚、靈活、新鮮、便利和低碳環保等特點,實現了農場進廚房、有機蔬菜直接上餐桌的理想目標。
“陽臺經濟賬”挺劃算
“家庭農場”種菜、吃菜劃算嗎?趙瑩幫市民算了筆經濟賬:每平方米產量約為1.5公斤,按月均30天計算,每平方米年產18公斤菜;每平方米補光功率為50瓦,年耗電為237度,年電費支出123元;每年每平方米需要種子和營養塊支出3000塊,約260元。“綜上合計每平方米的種植成本為383元,折合有機蔬菜均價為每公斤21.2元,而本地市場上有機葉類蔬菜每公斤均價約為40元。如果實現工業化生產,種植成本還能更低。”趙瑩說,由于長春冬季室外氣溫低,市民要在陽臺上種植需要有采暖設備,以保持最佳種植溫度為20℃至25℃。
“微農業”或成投資熱土
“微農業是在室內微環境下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一種形式,可實現農業生產精準化、智能化及工業化,實現農產品的有機性和功能型。此外,室內種植技術集成了高光效LED植物照明、建筑節能、太陽能光伏發電以及高分子營養等技術,能逐漸實現更多農業產品的工業化立體生產模式,可以大大提高種植效率及土地利用率。”趙瑩解釋說。目前,微農業的投資前景被諸多投資商看好。在中國高新科技企業投融資巡回路演長春站上,深圳達晨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合伙人、北京總部副總經理于志宏認為微田的創意很好,“對于消費者而言,種植體驗價值遠勝于產品工藝價值。而對于投資方來說,由于涉及到在硬件設備和種植技術方面的投入,所以微農業項目更是工業、農業技術集成與商業模式集成的綜合項目,企業在設備銷售和產品銷售的切換之間,其品牌、營銷、互聯網思維也會發生較大轉變,利于傳統農業加工企業的轉型升級。 “一包種子加有機盒的大批量采購價格較低,只要購進幾萬塊營養塊就可以輕松開一個有十余種微田有機菜的小店了。”趙瑩說,微農業項目很適合大學生創業。有業內人士稱,“微農業”的作用可謂一舉多得。城市“微農業”將是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當今城市環境日益惡化的情況下可以選擇的一個最具創造性的、最經濟有效的方案。
遍布世界的“微農業”
“家庭菜園”在國外早已是成熟產業,居民吃的蔬菜瓜果有兩三成是靠自給的,這些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在法國巴黎,繼“屋頂農場”之后,巴黎居民又開始在自家僅6平方米的陽臺上種植起草莓、西紅柿、豌豆、卷心菜等各種水果蔬菜。甚至有些郊區居民每年都能在自家陽臺上收獲大約6公斤新鮮桃子。
在美國紐約,從飛機上俯瞰,鋼筋水泥鑄成的城市中鑲嵌著一片“長”在空中的綠地。在日本東京鬧市區,高層樓頂、地下室以及陽臺上,到處都有新鮮蔬果的影子。
“微農業”不僅能滿足人們對健康食物的追求,更能為城市綠化做出貢獻。聯合國環境署研究表明:當一個城市屋頂綠化總量達到城市建筑的70%時,城市上空二氧化碳的含量將下降80%,夏天的氣溫將下降5℃—10℃,城市熱島效應將基本消除。
加拿大一所高校設計了一種“空中農場”的方案——給55層的建筑表面覆蓋了一層植被,這種水耕農場通過燃燒自身的農場廢物進行發電,產生的能量可以滿足整棟建筑50%的能源需求,而另一半的能源則來自城市廢物。新加坡的“交織住宅復合體”更是一種獨特的設計,其所產生的開放空間將用于建造城市空中花園,居民在享受城市生活便利的同時,還可以在其中種植大量的綠色植物和作物。
?
?
相關鏈接:
農業引領海南定安縣域經濟 GDP四年增長超30億
李克強:用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
習近平訪美帶回的農業“大禮包”:更好地養活中國人
海南省農業廳全面開展投資項目“百日大會戰”
海口石山建互聯網農業小鎮 賣出農產品發展鄉村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