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老果粉,本打算第一時間從官網搶一部蘋果手機,沒料想一下搶購了14部,不僅刷光了自己的信用卡,還將朋友的卡也刷爆了。”上月12日,伴隨著iphone6s開始預購,市民呂佳(化名)經歷了一次“蘋果”風波。
“不到下午3點,我就開始盯著蘋果官網,當頁面顯示可以預購,便迅速點擊鼠標,但每次點擊都提示交易失敗。”于是,不甘心的呂佳一次又一次地選擇購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直到手機銀行短信提示,他已經交易了14筆,花費96432元。
看到巨額的賬單,呂佳有點傻眼,“明明每次都提示交易失敗,為何能刷走這么多錢?”滿腹狐疑的他,反復與蘋果公司溝通,鑒于呂佳由于錯誤操作導致購買多部手機,蘋果公司承諾退還多余款項。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購物網站在某一時段,大量顧客涌入造成網站擁堵,甚至癱瘓,訂單確認以及與銀行交易環節出現延遲等問題,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消費者網購生活中,曾幾何時,淘寶“雙11”糟糕的購物體驗,給無數買家造成不便,“看好的東西買不到,每次支付都和‘打仗一樣’。”網購達人陳小姐回憶道。
由于網絡“故障”導致消費者重復購買機票、手機的案例近年更是頻頻見諸媒體,曾有媒體報道,一名乘客因網絡原因導致其二次操作,而兩個訂單最終都被確認成功,乘客與航空公司就取消訂單、退還款項發生糾紛。
在互聯網社會交易雙方應當具備契約精神,契約面前人人平等,商家有告知義務,而消費者也應在購物前了解相應規則,北京中倫文德(天津)律師事務所馬暉律師認為,商家如果盡到告知義務,但消費者由于重大誤解造成交易,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消費者主張,商家應撤銷交易行為,對于其間產生的損失,雙方應以相對公平合理的比例來承擔實際損失。
?
?
相關鏈接:
蘋果兩個月三上避稅榜 已避約592億美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