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山深處的甘肅省成縣,農村互聯網電商已經成為熱門詞匯,從最早舉起電商大旗的“核桃書記”李祥通過微博賣核桃,到村村“觸電”戶戶“上網”,成縣電商扶貧之路風生水起。電商扶貧的創新實踐打破了農特產品“深藏閨中人未識”的困境,成縣核桃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逐漸形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推進扶貧的理念創新、模式創新和機制創新,深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現從“輸血式”的生活救濟型扶貧向提升貧困地區內生動力的“造血式”開發型扶貧轉變,從“大水漫灌式”的全面扶貧到“滴灌式”的精準扶貧轉變,開創了扶貧開發的新戰略、新模式和新路徑。
理念創新:從“漫灌式”扶貧到“滴灌式”扶貧
在寧夏固原市原州區貧困戶情況登記冊上,貧困戶的家庭收入水平、勞動力數量和教育程度、致貧原因、幫扶措施等一目了然,原州區信用社針對每一戶的家庭狀況對其進行信用評級,并據此提供扶貧貸款和支持幫扶舉措。
“對缺少資金的貧困戶,將依據評級授信情況給予貸款支持;對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戶,將為他們提供職業教育培訓機會;對找不到致富門路的,將引導他們發展當地特色種植養殖產業。”固原市扶貧辦主任王世明說。
固原所在的“三西”地區是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核心區和最困難地區,也是我國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扶貧開發的發源地。通過創新扶貧開發理念,“三西”地區開辟了開發式扶貧道路,創造了扶貧新思路、新模式、新經驗。
“觀念是變革的先導,要打好區域性扶貧攻堅戰,前提是解放思想、創新扶貧觀念,為政策創新提供思想基礎。”談到近年來的扶貧開發實踐,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指出,通過實施精準扶貧戰略,甘肅實現了從單點扶貧到連片開發的重大轉變、從依幫靠扶到思變求富的重大轉變。
“建立精準扶貧戰略,意味著在扶持對象確定、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上都要體現精準扶貧的理念,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移民搬遷安置、低保政策兜底、醫療救助扶持等多種途徑,確保按照時間節點努力補齊短板,實現貧困人口精準脫貧?!眹鴦赵悍鲐氜k主任劉永富說。
模式創新:讓扶貧從“輸血”變“造血”
寧夏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鄉的平沙曠野里,叢叢灌木舒展著綠葉,一眼望不到邊。灌木叢中,粉紅色樹莓果掛滿枝頭。72歲的農民王永生戴著太陽鏡,在灌木叢中鉆來鉆去,不一會兒就摘了滿滿一大盤果子。
王永生告訴記者,幾年前,這里還是層層疊疊的沙丘,政府出資鋪設地下灌溉管網,將沙漠改造成2500畝良田,引入樹莓種植產業,實現生態移民的就業安置。
“樹莓種植是去年我們新引進的生態扶貧項目。”月牙湖鄉副鄉長唐鋒介紹,秋季是樹莓采摘旺季,采摘旺季每人每天能掙120元左右,一個旺季人均能掙1.3萬元。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吳國寶認為,當前貧困人口經濟基礎薄弱,僅僅靠送錢送物只能應一時之急,關鍵是要增強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實現“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
為創新產業扶貧模式,2015年,我國實施了職業教育培訓工程、干部駐村工程、扶貧小額信貸工程、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電商扶貧工程、旅游扶貧工程、光伏扶貧工程、構樹扶貧工程、致富帶頭人創業培訓工程、龍頭企業帶動工程十項工程,增強了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內在動力和發展后勁。
“今天的貧困并不等于明天的貧困,但是如果今天的貧困加上今天的教育不足、人力資本不足,就必然等于明天繼續貧困?!敝袊缈圃焊痹洪L蔡昉指出,扶貧開發不能局限于生活的救助、生產項目的開發,而更應強調能力的培養和可持續性的培養,要更加強調扶貧對象主體意識的增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和人才的支持,因此要繼續把教育扶貧作為重點工作來抓,繼續在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上下功夫。
機制創新:實現“扶真貧、真扶貧”目標
2013年底,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對扶貧開發的機制創新提出方向性指引。隨后,一系列扶貧機制陸續出臺:
——改革財政扶貧資金管理機制,增加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增強資金使用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實現項目資金到村到戶,探索以獎代補等競爭性分配辦法;
——改革完善干部幫扶機制,在駐村干部的幫助下,落實好到村到戶幫扶措施,防止“扶農不扶貧、富縣不富民”;
——創新金融扶貧機制,引導各類資金投入扶貧事業,充分利用財政貼息、擔保、保險、補貼等多種措施,引導信貸資金參與扶貧攻堅,開辟了一條新常態下金融扶貧的新路子;
——改革貧困縣考核評價機制,賦予貧困縣新的考核內涵,把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和減少貧困人口數量作為主要指標,引導貧困地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把工作重點放在扶貧開發上。
“下一步,我們還將重點整合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的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扶貧開發,同時將進一步完善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頂層設計,用體制機制保障結對層級下沉,組織東部發達地區幫扶西部欠發達地區,實現同奔小康。”劉永富說。
?
相關鏈接:
不能再縱容扶貧弄虛作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