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廳、共青團海南省委、省少工委于10月10日聯合轉發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印發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強調中小學要明確并保證勞動教育課時,要將校外勞動納入學校教育工作計劃,并安排一定時間的校外勞動實踐,還要建立學生勞動評價制度,作為升學、評優的重要參考。
該信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眾多學生家長為“勞動教育”點贊,但不少中小學校卻犯了愁:沒場地、沒設施,如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勞動課?另外,安全和經費如何保障?
調查:課程表上沒有勞動課
近日記者在??谑兄行W校走訪發現,沒有一所學校的課程表上有勞動課,部分學校只是利用綜合實踐課、學生社團、課外實踐等來為學生提供一些勞動的機會和實踐,少數學校也會安排適量的家庭勞動作業,但并不普遍。
中小學生在學校有哪些勞動機會呢?據了解,小學生和中學生都會參加值日,小學生值日主要是打掃教室,中學生值日除負責課室衛生外,在校住宿的還要負責宿舍衛生。教學大樓上的樓道、廁所等公共衛生,大多是由學校請的清潔阿姨打掃。最近海口正在搞雙創,學生們在校勞動的機會有所增加,因為很多學校都安排學生清潔校園。有時學生們還會在老師帶領下走出校門,打掃街面。
一些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視為寶貝的孩子,除了在學校參加值日,回到家里什么都不做。
反響:希望學生加大勞動強度
對于目前的值日制度,絕大多數家長都表示支持,有家長甚至覺得強度要加大一點。孩子在海口二十八小就讀的林先生說:“讓孩子在學校勞動一下挺好的,可以學些生活技能,還能培養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一舉多得?!焙芏喑錾谏蟼€世紀八十年代的家長回憶,他們以前讀書時,學校沒有請清潔工,一切都由學生們自己動手,現在孩子的勞動強度降低了很多,也遠不如他們那代人能吃苦。
在調查中,很多教育工作者認為,學校教育一直在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可現在的學校勞動教育卻嚴重不足甚至是缺失的。與以前相比,現在勞動教育在中小學校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的傾向已經越來越嚴重,學校及家長更加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外語、書畫、音樂、體育等方面的才藝能力。
難點一:沒設施沒場地怎么辦?
在采訪中,一些城區學校,尤其是處于老城區的小學校領導犯了愁:典型的麻雀學校,里面只有一幢教學樓和一塊小小的操場,連個栽樹種花的地方都沒有,連正常的課間活動場地都沒有,如何安排學生進行農業生產等勞動實踐?而工業體驗、商業和服務業實習等,勢必需要組織學生外出,又擔心安全和出行經費等方面的問題。
“學校可以做到的是,安排適量的勞動家庭作業,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布置洗碗、洗衣、掃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務?!蔽挥诤?谑形拿鳀|路老城區的一所學校的校長說,在現有的條件下,要想培養孩子們愛勞動的好習慣,需要家長和社會的大力支持。
難點二:安全和資金咋保障?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趽碛袆趧踊氐膶W校只有廖廖幾所。位于秀英區的長德學校便是其中之一。該校副校長陳惟敏認為,與市區的學校相比,長德學校具有場地方面的優勢。該校占地90畝,專門開辟出兩個學生實驗基地,一塊在校園內,占地5畝;一塊在校園外,占地10畝左右。種植有香蕉、楊桃等,并安排老師為學生進行講解和指導,從播種、育苗到結出果實讓每一個學生親自動手體驗果蔬種植。
陳惟敏曾設想,市區的學??梢耘c周邊鄉鎮學校采取“手拉手”的方式,加強城鄉學生交流,組織學生學工學農。
然而,部分城區學校的校領導有以下顧慮: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參加活動,首先要考慮安全和經費問題。國家不允許學校擅立名目向學生收取相關費用,而許多學校并沒有專門的經費來安排學生外出交流和體驗。
部門觀點:開勞動課可因地制宜
沒有場地和經費,如何開設勞動課?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負責人解答稱,學校要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在日常中滲透勞動教育,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因地制宜開辟專門區域種植花草樹木或農作物,讓學生認領樹木或“責任田”,還可適當開展養殖。如果條件受限,可開展與勞動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活動,進行手工制作、電器維修、班務整理、室內裝飾、勤工儉學等實踐活動。
海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田曉玉教授認為,勞動技能訓練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生存能力,還有助于提升他們的凝聚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田教授建議:“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開展不同的勞動技術課程,比如,可以針對低年級學生開設一些剪紙、繪畫等課程。”
在經費保障方面,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負責人稱,暫時可從學校公用經費中安排,今后可以根據實際需求申請專項經費。
?
?
相關鏈接:
??谝桓咝TO勞動課?大學生上勞動課有沒有必要?!
海職院開設勞動課引熱議 個別學生:已有人負責保潔
湖北工業大學開設勞動課 納入考核學分
中國一些高校重開勞動課教學生如何“生活”
?
?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