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近日發布《2015年貿易和發展報告》稱,當前一方面國際金融體系在面對危機時缺乏必要的“滅火工具”,另一方面全球經濟卻過度金融化,因此必須盡快對現有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實施全面改革。
聯合國貿發會議秘書長穆希薩·基圖伊表示,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8年后,世界仍然未能找到有效辦法來促進全球包容性和可持續經濟發展,“我們越快找到消除危機、實現包容性增長的辦法,就越有助于金融市場的穩定”。
這份年度報告指出,當今世界過度金融化,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過度依賴不斷上升的債務和資產泡沫,各經濟體面臨著促進長期增長和維護金融穩定之間的兩難選擇。目前的國際金融體系在面對危機時更是缺乏必要的“滅火工具”,因此必須對現有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實施全面改革。為了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會議設定的全球發展新目標,必須加強金融監管,建立更加穩定和多樣化的國際貨幣體系。
報告認為,目前“全球經濟正處于高度脆弱的狀態”。具體而言,發達經濟體略微加速,但作為全球經濟增長主要貢獻方的新興經濟體卻出現了溫和性減速,轉型經濟體則出現了更加嚴重的增速下滑。根據報告,2015年全球經濟的增長率預計將基本與去年持平,大約為2.5%,仍低于危機爆發前4%的平均水平。
報告稱,自2014年中期以來,發達經濟體增長率開始呈現上升趨勢。歐元區出現正增長,日本也正在走出數年的經濟停滯,美國則表現出較強的增長勢頭。報告預測,2015年發達經濟體的增長率大約為1.9%,略高于2014年的1.6%。這主要是因為發達經濟體國內需求強勁、國際能源價格走低以及房產與股票價格上漲帶動了家庭消費。美國、德國、英國和日本的就業增長也有助于提升發達經濟體的總體增長率。隨著美國失業率的下降,美聯儲正在逐步結束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但美元升值打擊了凈出口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這種關切似乎促成了美聯儲作出暫不開始利率“正常化”的決定。
報告同時指出,盡管實行了多年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但許多發達經濟體的增長仍未能恢復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平。這種經濟的“長期停滯”現象同正常經濟周期無關,極為引人關注,聯合國貿發會議因此稱之為“新異常”。報告認為,目前人們對發達經濟體,特別是歐洲和日本的經濟復蘇強度仍存有疑問。
報告呼吁,面對持續的需求疲軟,發達經濟體需要增加公共開支,提高工資水平,刺激需求,以振興經濟,并使之邁上穩定增長的道路。報告認為,公共開支的增加,例如在基礎設施方面的開支,已經證明可對經濟停滯的經濟體產生很大的正面乘數效應。因此,公共投資應是解決發達經濟體目前“新異常”的一個重要工具。另外,人們至今沒有給予足夠重視的一個問題是工資份額的下降和逐漸擴大的收入不平等。累進提高收入的政策有利于增加需求,為私人投資創造出路,并產生廣泛的效益。
報告預計,發展中經濟體在經歷了過去10年的強勁增長之后,2015年的增長率預計將下降到4%左右,延續2011年以來的放緩勢頭。不過,亞洲地區多數發展中經濟體將繼續保持相對較強的增長勢頭,包括東亞、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增長率都將達到5.5%至6%,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報告同時指出,人們對發展中經濟體的擔憂也越來越明顯,一些發展中經濟體出現了貨幣大幅貶值、股市動蕩、赤字增加、債務攀升等問題。
?
?
相關連接:
聯合國擬漲中國會費 中方反對被“區別對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