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一詞被用來描述近年中國經濟呈現的新發展態勢,關于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始終是輿論的焦點。有觀點認為,為保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至少應維持8%。對此,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表示,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不能一味圖快,目前保持經濟增速7%左右就很不錯。而過去兩位數增長速度的結束并不意味著中國經濟在走下披路,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告訴光明網記者,固有的增長潛能加上改革紅利仍可保障中國經濟在世界上保持領先的中高速增長。那么在經濟減速換擋的新常態下如何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宇認為,最關鍵的在于提質增效,實現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的轉變。
圖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在光明日報社
厲以寧:提質增效要和結構調整緊密結合
有觀點認為,為保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至少應維持8%左右。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日前在光明日報社表示,我們辦事要符合經濟規律,過高的增長速度對中國經濟短期可以,但今后長期這樣下去是不行的。“產能過剩怎么辦?所以我講經濟增速6.5%就行了”,厲以寧認為,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不能一味圖快,目前保持經濟增速7%左右就很不錯。
“經濟增速圖快結構沒調整好就會有大包袱”。厲以寧認為,產能過剩仍是目前經濟發展的短板,提質增效一定要和結構調整緊密結合在一起。以東北老工業基地為例,之所以包袱太重就是因為經濟結構沒有調整好。東北三省曾在全國經濟發展中有過一枝獨秀的“黃金十年”,但今年上半年東北三省經濟增速則全部落入倒數區間。“一定要狠下決心”,厲以寧指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關鍵在于經濟結構的調整,唯有如此方能談提質增效。
“產品更加個性化,服務業更人性化,中國品牌要打到國外,把消費留在國內”。厲以寧表示,當今時代日新月異,未來二十年以后的市場什么樣子我們現在很難預料。但有一條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個人交流范圍越來越小、個人信息獲取越來越多,厲以寧強調:“我們要感到壓力在增大,因為國際市場上只認最優不認次優,退而求其次,次優仍然會被淘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