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犬種組合巡邏成為日常安保常態
警犬已實現國產化
四大基地分工不同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從2008年北京奧運安保、2009年國慶60周年安保,再到前不久的“9·3閱兵”安保中,在公安部刑偵局的部署指揮下,從全國選調警犬搜爆安檢技術力量參與實戰,已經成為必備流程和重要環節,在歷次大型活動安保工作中發揮了特殊而且重要的作用。
公安部警犬技術學校校長劉慶在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目前正在使用的一共有7個警用犬品種,包括德國牧羊犬、馬里努阿犬、史賓格犬、拉布拉多犬、羅威納犬、昆明犬等。
我國警犬基地的警犬最開始是公安部組織部署從德國、歐洲購買。購買之后就分配給沈陽、南京、昆明、南昌等四家基地,每家基地相應有兩個犬種。
昆明基地主要負責飼養和管理馬里努阿犬和唯一的一個國產犬種——昆明犬;南京基地主要繁育史賓格犬和拉布拉多犬,最近又引進了一大批德國牧羊犬;南昌基地就是羅威納犬和杜伯文犬;而沈陽基地每年警犬生產在600到700只左右,主要根據訂單式的生產需求,生產的犬種主要是德國牧羊犬和荷蘭牧羊犬。
經過10年,警犬培育已經從最開始粗獷式的本土化飼養,發展到現在的精細化專繁專育。因為引進的犬種如果不進行專繁專育的話就很容易產生退化。“我們最開始的一批犬,經過粗獷式的繁殖,有一段時間有退化。”劉慶校長說,“現在經過不斷更新和引進新的犬種和品種,目前中國已經建立起了中系的警犬犬種血系,并達到了引進犬種的水平。”
“專繁專育”這個詞匯一般人聽起來都會很陌生,劉慶校長舉例說,當警犬從歐洲引進之初,就把其中的史賓格犬和拉布拉多犬交給南京基地來專門負責飼養管理、行為特點研究和訓練使用研究,其他基地如果需要這兩種犬就只能從南京調,這就叫專繁專育。
淘汰率高達35%
退役后有三種去向
訓練一只警犬有35%的淘汰率。一只犬從生下來到兩個月是一個過渡周期,在這期間,通過工作人員的挑選,可能有一個5%的淘汰率。
接下來就是優訓環節,幼犬的培訓在整個鏈條中起著一個非常重要的橋梁作用,這個過程需要4個月。在這120天中,工作人員就對幼犬的親和度、身體狀況、膽量進行專門培訓。
訓犬員會根據這120天的培訓,測定出犬的培訓方向和警用性能,有的幼犬喜歡用嗅覺來觀察外界事物,有的則喜歡用視覺,通過這樣的行為觀察,再加上警用性能的開發,訓犬員會把一些工作能力和警用性能不好的幼犬在這個環節淘汰掉,這一階段的淘汰率在15%左右。
警犬到8月齡后開始正式投入訓練。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工作犬就會有不同的專業方向,也會有不同的培訓時間。比如,在山林地搜捕的警犬必須滿1歲之后才能進行正式培訓,因為這種犬的搜索強度很大。雪地搜索犬和物證搜索犬的月齡則只限定在8個月就行,因為它們是用嗅覺來工作而非體力。
像雪地搜索、物證搜索以及搜毒,警犬經過3個月的培訓就可以初步達到工作水平,之后再加上4周的實踐鍛煉就可以上崗。也就是說,此類的警犬在一歲半的時候開始工作。刑偵用犬的周期則比較長,需要6到8個月,這樣的一個周期話,刑偵犬可能會從2歲開始工作。這一階段會有大概10%左右的犬被淘汰。
從服役開始,警犬的工作周期是8年。在這8年中,每年都會對警犬進行體檢,保證這些警犬健康地工作8年。也有些警犬會因為疾病等原因中途被淘汰。正常的情況下,8年就是一個輪回,8年之后這些警犬就不再服役。
目前官方用三種辦法來解決這些退役犬的問題,一是在所在單位養老;二是由帶犬的民警領養,但因為中國不像歐洲,住房面積比較緊張,這種情況比較少;三是由一些愛犬人士簽訂合同之后收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