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世回王伯錫爾拱拜內部
哈密回王墓中融合了多種民族文化風格的建筑
九世回王墓將中原建筑風格和地方建筑風格融為一體
海口網10月18日消息(特派記者 曾麗園攝影報道)新疆哈密,地處新疆東部,是哈密瓜的故鄉,是新疆通往中國內地的要道,是絲綢之路的要津。千百年來,不同國家、民族的人們從這里經過,在這里駐留,為這座城市留下了不同的文化印記。在哈密,無論是從建筑風格、刺繡藝術、民俗活動,還是飲食習慣,都能找到自己民族文化的影子。可以說,哈密是一座多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城市。
哈密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民族風情濃郁,既有中原文化的脈絡,又保持著古老的傳統少數民族風情。在這里,你既能了解到草原文明和農耕文明,又能體驗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
接待海南絲路行采訪團一行的是新疆哈密地委外宣辦工作人員王曉華,她是河北人,來新疆工作已經10年,已經把家安在了這里。一路上她為采訪團一行詳細介紹哈密的歷史和文化,可以算得上是個“哈密通”。她的丈夫是山東人,他們的兒子在哈密出生,將來也會在哈密長大、生活。在哈密有無數這樣的“外來”家庭,他們在這里安家立業,是民族大融合的一個縮影。
王曉華介紹:“在哈密回王墓你可以更直觀的感受到這里民族文化的大融合。”
哈密回王墓是清代哈密回王及其王室成員的墓葬建筑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的建筑中,七世回王伯錫爾拱拜和艾提尕爾大清真寺是典型的伊斯蘭風格;臺吉墓和九世回王墓將中原建筑風格和地方建筑風格融為一體,融合了滿、蒙、漢、維四種民族的建筑風格。這些建筑既是各族工匠智慧的結晶,也是多種文化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的歷史見證,更是民族團結的象征。
相傳,哈密維吾爾王來到中原朝廷,深深愛上了清朝的繡花錦緞長袍。于是,清朝廷便派了200名繡女到哈密傳授刺繡技藝,此后許多繡女沒有返回,與維吾爾人成了親,維吾爾婦女也練就了一身刺繡本領。這就是有近三千年歷史的哈密維吾爾族刺繡,也是絲路文化的縮影。哈密維吾爾刺繡將東西方文化、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漢文化與民族文化融為一體,也融合了維、漢、滿等技術手法。在這些繡品中,有傳統的石榴花圖案,也有來自中原的牡丹、菊花、梅花以及龍的形象。
?
?
?
?
相關鏈接:
讓鹽堿村變成新疆“華西村”·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