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卡姆文化傳承中心用彩塑展示哈密群眾生活。特派記者張俊其攝
木卡姆文化傳承中心的木卡姆歌舞表演。特派記者張俊其攝
獨具特色的回王墓的回王墓。特派記者張俊其攝??
“遠方的客人快下馬,請你嘗塊哈密瓜”。一提到瓜,人們就會想起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新疆哈密地區自古就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素有“天山第一城”、“新疆縮影”之稱。哈密瓜聞名于世,哈密也因哈密瓜聞名。
哈密瓜的故鄉,有著光輝燦爛的歷史和絢麗多彩的文化,也流傳著許多關于哈密瓜的佳話。在近年許多地區所產的甜瓜都在爭叫哈密瓜的同時,哈密卻有了更為清晰的方向,致力于哈密瓜的品質鍛造,使其品牌更加譽滿天下。?
始于清朝的貢瓜超甜之謎
“早穿皮襖午穿紗,晚間圍著火爐吃西瓜”,哈密民間諺語中的西瓜現指哈密瓜,屬于葫蘆科種屬,當地俗稱庫洪。“哈密瓜始于何時,為何那么甜”是海南絲路行采訪團從抵達“小新疆”哈密和深入其街頭巷尾田間地頭時,逢人就想追問的問題。
哈密是新疆通往內地的門戶,是茶馬古道、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古稱昆莫,西漢時稱“伊吾盧”,唐時為伊州,元代稱“哈密力”,從此哈密名稱沿用至今。1698年秋,被封為一等札薩克的一世回王額貝都拉進京,將“金箱絲繩、執兜罩袱、馬撥駝運”的甜瓜進貢紫禁城,康熙吃后大加贊賞,認為應有個響亮好聽的名字,便以它既產之又貢之哈密為由,賜名為哈密瓜,由此瓜以地名、地以瓜聞。
“這是史載真實的故事。”在哈密王府探究時,景區專職講解員甘曉婧邊指著陳列館墻上“朝貢甜瓜”繪畫和哈密瓜種植圖,邊對采訪團記者說,回王的“回”不是回族,而是指“維吾爾族”,維吾爾人將哈密叫庫木勒,意思就是甜瓜豐收或豐產的地方,“康熙帝一聲賜名,哈密瓜千古流芳。目前,瓜和地同名的城市,在全國惟有哈密。”
哈密是新疆最東部的綠洲,因盛產哈密瓜這種最甜的水果,而成為世上最甜的綠洲。據說哈密瓜甜得乾隆捂著牙大叫“哈!蜜!蜜!哈……蜜!”史書上把哈密瓜列為奇瓜異果,稱它“甜似蜜、脆似梨、香柔可口”。哈密地委農業局市場與經濟信息科科長徐江說,哈密生態環境獨特,不僅土質松軟、含沙量大、略帶堿性,且干旱少雨、積溫高,晝夜溫差大,氣候熱、日照充足,“因為有這些重要條件,所以培育出來的哈密瓜糖分高、甜如蜜。”
拋開“紛爭”繼續品牌構建
如今,人卻不太管“瓜被賜名”的事兒,似乎哪個名字好用就像“傍大款”一樣,大借其名得了。絲路行采訪團由敦煌前往哈密途經瓜州,在一個為過路客車“唱歌”補給的簡陋場院,就有“中國蜜瓜之鄉——瓜州”的巨幅醒目廣告。攤主還熱情招呼“快來,嘗嘗,哈密瓜,本地產的。”
距今四五千年前,哈密就有農業,經考古證實哈密瓜(前身為甜瓜)在漢朝已發現,種植已有兩千多年歷史。自有甜瓜起,各地就有了不同說法,并相互較勁。甘肅瓜州種植戶反映,瓜州西周就有這種甜瓜,至今民間還有“西王母在瑤池款待周王時,仙女不小心跌落一瓜在瓜州、故而當地盛產美瓜”的傳說。
拋開“紛爭”現象進入史冊記載和歷史名人言論,不難發現其他地方的無論叫什么的甜瓜,確實賽不過哈密的哈密瓜。乾隆二年(1737)重修的《肅州新志》載:“瓜州之名雖著,總不及哈密之佳,鮮美勝于崖蜜,各地移植,其味終遜”。劉文海在《西行見聞記》中稱:“哈密瓜佳天下……余曾環游世界兩次,又足跡幾遍中國,所嘗之瓜未有美于此者。”
哈密繁華的街頭大型城雕《瓜鄉少女》,在曾是歷代哈密王的貢瓜種植地——卡日塔里村所建哈密瓜園,已舉辦多屆中國哈密瓜節和新疆哈密瓜賽瓜會,是國家級農業示范區和景區,并以哈密瓜最具代表性的加格達品種瓜為藍本,建有長達14.9米、高7.6米的“天下第一瓜”巨大哈密瓜造型。
哈密是哈密瓜原產地已無法撼動,這使得擁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廣博的包容胸襟的哈密人更加自信大方。針對“哈密瓜之名被通用”的現象,哈密地委農業局副局長柒元江表示,眼下哈密瓜商品名都在用,攔也攔不住,但一想到其他地方農民也因種植而致富,反而是好事,“繼續品牌構建,維護種子資源,我們只需做好自己的工作。”
哈密瓜成為城市旅游名片
1957年哈密瓜開始銷往香港、澳門,1978年開始出口日本。哈密地委農業局提供的資料顯示,哈密瓜目前種植面積7萬余畝,占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近十分之一,通過一些新技術和調整舉措,并滿足不同的消費市場,已有數十個品種,并已開展質量追溯,將試水電商銷售。營銷網絡涵蓋華東、華中、華北、華南等各大城市,海外最遠已銷到新加坡。哈密瓜文化歷經千年磨礪,內涵豐富,爐火純青,如今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哈密旅游名片。
“我們是工業城市,煤炭資源儲量占全疆第一位。”柒元江說,但一直不忘持續發展以哈密瓜為水果龍頭的“甜密事業”,不斷夯實基礎,呵護品牌,近幾年連續不斷通過在全國大規模農業展會,密集推銷哈密瓜、哈密大棗,“不遺余力地向世人證明和推薦正宗哈密瓜,讓更多人知道這堿性水果的養生等作用。”
對于建設“一帶一路”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當地人欣喜哈密具有東西方雙向開放的地緣優勢。哈密地處亞歐腹部、中西亞經濟圈范圍內,擁有十分重要而獨特的戰略地位,它既是新疆向內地開放的門戶,又是我國向西開放的主要陸路通道和橋頭堡。
哈密南湖鄉種植大戶王建文,不僅在當地種植哈密瓜時間久、面積大,且又種又銷,常到瓜州、善鄯等地收購。種植戶反映,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明顯作用,哈密瓜有更大的國外市場和更加便利的外銷渠道,加上政府推動的信息化建設,“屆時,瓜農家家戶戶都可以在家做市場,瓜鄉的日子將更甜了哈。”
(海口網10月19日 特派記者彭桐)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