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廚:朱寶琛
主料:證監法網行動
輔料:常規打擊證券違法違規行為
味道:辛辣
對于違法違規的查處,證監會從來沒有手軟。特別是今年開展的“2015證監法網專項執法行動”,更是彰顯出監管部門肅清證券市場“毒瘤”的決心和穩定市場、修復市場、建設市場的信心。
通過梳理證監會今年以來公布的一系列案件,我們不難發現,證監會的證券執法思路正經歷了四個方面的轉變。
第一個轉變,是從打擊個案轉變為重點遏制“類案”。這一點,從證監會的“證監法網”行動中公布的案件中可見一斑。
4月24日,證監會部署了第一批集中打擊的案件,主要針對“并購重組過程中上市公司及并購對象的財務造假、舞弊行為”等五類違法行為。?此后,證監會又陸續公布了多批集中打擊的案件,如第二批針對的是新三板市場的10個相關案件,第三批針對的是六類市場操縱行為,第四批針對的是16起編造、傳播虛假或誤導性信息案件,第五批是針對10起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件……
同時,證監會還對多起案件作出正式行政處罰決定,內容涉及內幕交易、操縱證券期貨市場、信息披露違法和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等。
業內人士表示,遏制“類案”給市場上各種類型的違規行為劃定了“監管紅線”。誰要是碰了紅線,證監會稽查部門就會調查,違規者就會受到處罰,起到了震懾作用。
第二個轉變,是從“被動等”轉變為及時主動介入。此前,稽查局主要等待證券交易所等有關方面轉來線索,稽查局判定是否涉嫌違法違規,然后再啟動調查,是一個相對較被動的過程。隨著市場上違法行為的花樣翻新,稽查局開始主動對市場熱點、輿論焦點進行跟蹤、梳理、篩選,研判了多批覆蓋市場各層次、各主體、各類型違法違規案件,積極回應市場和社會各方關注。
《證券日報》記者通過梳理后發現,今年以來,證監會至少38次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通報,涉案主體多樣化,包括發行上市主體、中介機構、公募資產管理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機構、證監會給予市場準入和業務許可的機構、直接參與市場交易活動的社會主體、公司董監高管和相關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證券期貨基金經營機構和中介機構的從業人員、少數散戶和傳媒機構等等,涉及市場參與各方。
第三個轉變,是稽查執法從單兵作戰轉變為聯合多部門協同執法。
針對證券市場中違法違規易發多發的態勢,證監會的工作重心從審批逐漸向監管轉移。至于稽查力量,則包括不同層次,稽查局、稽查總隊、36家證監局、滬深專員辦近800名稽查人員。新機制下,稽查執法的所有線索全部統一到稽查局并由稽查局部署,然后對案件調查何時進場、何時出調查結果統一步調,稽查資源科學分工,統一調度,執法案件分類有計劃地推進,最終實現證監會對相關熱點話題和案件的快速反應。
除了內部各個部門以及派出機構、會管單位的聯合,證監會還聯合公安部等部委對違法違規行為予以嚴厲打擊。
7月9日,針對近期境內證券市場出現的異常波動,公安部會同中國證監會進行分析研判,部署全國公安機關依法打擊證券期貨領域違法犯罪活動。
8月30日,針對近期少數網民圍繞股市波動等一些重大突發事件和國家重要活動在互聯網和微博、微信大肆編造傳播謠言的情況,公安部部署各地公安機關開展專項打擊整治行動。依法查處編造傳播謠言的違法犯罪人員197人,責成相關網站關停網絡賬號165個。
財富證券分析師趙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證監會、公安部聯手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一方面是為了構建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另一方面,鏟除市場上的“毒瘤”也有利于投資者信心的樹立。
第四個轉變,就是從封閉式內部執法轉變為市場互動式開放執法。“證監法網”專項行動以來,每一批案件都是在開完部署會的當天就對外宣布,告訴公眾稽查執法打擊的是哪類案件,對市場違規各方形成威懾力。
日前,包括《證券日報》記者在內的12家媒體,旁聽了11宗違法減持案的聽證會。這是證監會首次大規模的對媒體開放聽證會。市場人士表示,這是證監會踐行“三公原則”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面對證券市場發生異常波動形勢,從快、從嚴查處違法行為的一個重要表現。
?
?
相關鏈接:
15個股票配售對象已被中國證券業協會列入黑名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