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數千畝被稱為“海岸衛士”的紅樹林,正面臨著一場生存危機。
紅樹林是潮灘濕地木本生物群落,是至今世界上少數幾個物種最多樣化的生態系之一,由白骨壤、桐花樹等多種植物構成。在我國的廣西、廣東、海南、福建等地的海岸灘涂,能看到它的身影。
由于根系發達,紅樹林具有抵御風沙、保護海岸、降解污染、調節氣候等重要功能。2004年印度洋海嘯中,有稠密紅樹林地區的受災程度比沒有紅樹林的地區輕得多,有環境報告指出,紅樹林能把海潮的“威力”減小75%。
近來,廣西地區數千畝紅樹林遭受蟲災。雖然各方正在撲救,但此次紅樹林蟲災也暴露了紅樹林生態系統保護工作中的欠缺,更折射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實施背景下,生態系統保護所面臨的困難。
數千畝紅樹林受蟲災
“上次來的時候還是一片綠色,怎么就變成這樣了?可惜了!”望著眼前這片因遭受蟲災而枯黃的紅樹林,石平不住地嘆息。
他是一個本地人,對紅樹林的作用很是熟悉:“紅樹林可以防風浪,保護海岸,而且綠油油的一片很好看。”
9月下旬之后,他眼前這片位于防城港市漁洲坪鎮的紅樹林因害蟲將葉子啃噬殆盡,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遠看一片枯黃。
遭受蟲災的不止這一片紅樹林。據媒體報道,目前廣西全區紅樹林蟲害發生面積有數千畝。截至9月23日,僅防城港市就有5543畝紅樹林受災,其中有3080畝為重度受災。
廣西全區擁有2個國家級紅樹林保護區,專門負責保護區內紅樹林資源的保護和培育工作,分別是位于北海市合浦縣的山口紅樹林保護區,以及位于防城港市的北侖河口紅樹林保護區,占地面積分別為8000公頃和2680公頃。
令人擔憂的是,無論是保護區內還是保護區外,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蟲害,僅北海市山口紅樹林保護區內發生蟲害的面積就達600多畝。不過,目前紅樹林受害樹種還僅限于白骨壤,其他類型的紅樹林基本未受危害。
據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文愛介紹,防城港、北海等地爆發的紅樹林病蟲害主要是由一種名為柚木駝蛾(又名柚木肖弄蝶夜蛾)的害蟲啃噬樹葉造成的。
在蟲害發生后,北侖河口紅樹林保護區監測和實驗室研究了柚木駝娥的生長過程。據該保護區管理處主任蘇搏介紹,這種害蟲在我國廣東省、海南島、云南省、湖北省和臺灣省有分布,可能人為帶來或擴散至防城港后,生長繁衍非常迅速,約兩周的時間可以完成一個世代。目前防城港地區的柚木駝蛾已經生長到了第三代。
針對此次突然爆發的紅樹林病蟲害,有關各方也在組織開展防治工作。
據媒體報道,防城港、北海兩地的林業、海洋部門在退潮時用高壓水槍沖噴樹冠,以沖走幼蟲和蟲卵;在漲潮時,對樹冠撒生石灰粉或噴淋石灰水;并在夜間安放誘捕燈,對成蟲進行誘捕。
但由于不熟悉柚木駝蛾的習性,為避免污染海洋環境,破壞海洋生態,此次紅樹林病蟲害防治并不能使用傳統的化學農藥。因此,當地想了一個“最原始的笨辦法”:由各區縣市發動到鄉鎮,鄉鎮分干包到各村委會,組織群眾在退潮后人工捕抓害蟲,抓了以后政府進行收購。
9月23日,自治區海洋局組織了5名來自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廣西大學等地的專家趕往防城港進行實地勘察,分析蟲災成因、存在問題和防治措施,并在防城港市組織全區各市海洋管理部門開會,布置了此次蟲害的防控防治工作。
據了解,目前防城港、北海等地的紅樹林蟲害已經基本得到控制,有的遭蟲害啃噬的紅樹林枝葉已重新萌發新芽。
劉文愛等專家向記者表示,此種蟲害在2010年曾在北海市山口紅樹林保護區發生過,受害面積為五六百畝,在兩三個月后,絕大多數受害植株均長出新芽,不會死亡。
是什么在危害“海岸衛士”
雖然此次紅樹林病蟲害的主要害蟲是柚木駝蛾,但核心的原因在于紅樹林生態環境的惡化。
劉文愛表示,昆蟲及鳥類等天敵減少,氣溫偏高是造成柚木駝蛾快速大量繁衍、紅樹林病蟲害爆發的直接原因。此前也有分析稱,防城港、北海等地今年降水少,持續高溫,有利于害蟲生長。
但他也表示,更深層次的原因仍在于紅樹林生態系統整體比較脆弱,尤其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工程建設逼近海岸,危及紅樹林生長,破壞了紅樹林生態系統的自我防護能力。
他舉了一個例子:一些沿海城市的工業項目或城市工程在動工建設時,為了拓展面積可能會填海造地,砍伐紅樹林,這不僅直接毀壞了生長在海灣灘涂地區的紅樹林,而且也損壞了紅樹林和城市之間的緩沖帶和屏障,導致紅樹林生態系統進一步惡化。
8月下旬,在北海召開的第七屆中國紅樹林學術研討會上,廣西海洋研究院研究員何斌源介紹,在人類活動影響下,廣西紅樹林面積從可能是歷史最高的5萬公頃銳減至目前的7300公頃,不僅物種個體喪失,而且生態系統多樣性遭到破壞,生物資源補充群體減少甚至失去生存空間。
在防城港市漁洲坪鎮的海灣邊,記者看到綿延數公里長的紅樹林生長帶的旁邊有多處建設項目正在施工,兩臺推土機停在一堆新翻的黃土上。
對于城市工程建設可能毀壞紅樹林的情況,防城港市海洋局副局長唐上平向記者表示,在山口、北侖河口等紅樹林保護區內,不會允許工程建設危害紅樹林資源,但在保護區外,可能存在城市開發與紅樹林保護的矛盾。
他也指出,海洋、林業等紅樹林保護部門要求,城市工程建設如果需要占用紅樹林土地,應通過異地培育的方法,在城市開發和工程建設規劃之外的地方,重新培育紅樹林,以保證紅樹林面積總量不減少。
但在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主任范航清看來,由于紅樹林對生長環境的要求較高,而且生長緩慢,異地培育的效果并不好。
范航清表示,無論是紅樹林的異地培育還是總量保證,在紅樹林保護中都是“表面工作”,更深刻而完善的保護應該是在保證和增長面積總量的基礎上,讓紅樹林的樹種盡量多樣,以豐富和增強紅樹林生態系統。
“只要樹沒死就行,只要面積沒少就行,這是不夠的。”范航清說。
在他看來,紅樹林保護工作的核心是整個紅樹林生態系統,而不只是紅樹林本身。這次病蟲害爆發,危害“海岸衛士”只是外因,根本的原因還是紅樹林的“體質”出了問題。
范航清認為,危害紅樹林“體質”的除了城市開發和工程建設,還有各種近海污染。
他指出,很多沿海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處理跟不上,導致一些地方的污水直接排到紅樹林所賴以生長的近海區域,危及紅樹林生長。
范航清表示,大多數紅樹林都分布在專門的紅樹林保護區外,由于缺少統一的監管保護力量,它們會直接面臨來自城市開發、工程建設、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水的危害。
紅樹林保護的背后
面對城市建設和各種污染,該如何保護好“海岸衛士”紅樹林?紅樹林保護的難點在哪里?
有觀點認為,紅樹林保護涉及海洋、林業、環保、海事、發改委等多個政府部門,由于各自利益和統籌協調的緣故,可能存在“多頭管理,九龍治水”的問題。
對此,防城港市海洋局副局長唐上平表示,目前紅樹林保護主要由林業部門和海洋部門負責,分別負責紅樹林保護區外和保護區內的紅樹林保護工作,并不存在多頭管理、監管缺位的問題。
范航清則表示,紅樹林管理和保護部門是否“多頭管理”并不是目前最核心的問題,最關鍵的問題在于社會對紅樹林保護的理念和內涵理解不夠,導致政府部門只注重紅樹林的面積增長,不能做到紅樹林生態系統的整體保護。
有紅樹林研究專家和保護單位呼吁通過地方立法保護紅樹林資源。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北海市環保、海洋、住建、林業等部門領導均建議自治區層面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權,結合地區民族特殊性和地域特點,加快制定《廣西壯族自治區紅樹林保護條例》,不斷完善紅樹林保護法規政策體系。并根據階段特點,對相關法律規范進行修訂,使執法有依據。
蘇搏參與了區政協推動《廣西紅樹林管理條例》起草過程。他認為,由于紅樹林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通過地方政府設立專門的紅樹林管理條例,可以有現實針對性地開展紅樹林保護,處罰損害紅樹林的行為時,也能有法可依。
他特別強調,由于缺乏系統而專門的保護方法和保護部門,保護區外的紅樹林保護面臨更多困難,也更加需要通過專門的地方立法來實現對保護區外紅樹林的保護。
蘇搏和范航清都特別強調了紅樹林保護中科研人才的重要性。他們呼吁建立和加強專門的紅樹林科研力量,并且加強資金投入,尤其要加大對紅樹林保護的科研、人才等“軟件”投入,而不是只注重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
作為“海岸衛士”,紅樹林對海洋生態系統和海岸保護有著重要意義,但不屬于國家級保護植物,且面臨著城市建設和工業污染的危害,這些情況使紅樹林保護面臨種種尷尬。范航清認為,這樣的尷尬也折射了我國生態環保所面臨的共同難題。
?
?
相關鏈接:
三亞將對海岸帶保護立法:加強海岸帶紅樹林管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