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時間10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英國威廉王子夫婦陪同下,出席在倫敦舉行的中英創意產業展。圖片來源于新華社?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盧冠瓊)10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倫敦,開啟對英國為期4天的國事訪問。2015年是中英關系發展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進入第二個十年的開局之年。文化部部長雒樹剛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英建交以來,兩國文化關系健康穩定發展,文化交流與合作日趨頻繁,機制不斷創新,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文化關系已經成為中英關系的重要支柱之一。”?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中英兩國是東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都曾創造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也都為人類發展進步做出過重要貢獻。兩國文化交流,其實已持續數百年之久,對于深化兩國人民間的相互了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此過程中,有幾個不得不提及的“第一”。?
1、約750年前中國第一次出現在英國人的著作里?
1267年,英國哲學家羅吉爾·培根在他用拉丁文寫的《著作全篇》里使用了一位法國教士的東方見聞,著名學者、原外交部翻譯室副主任周鈺良指出,這是中國第一次出現在英國人的著作里。14世紀,英國文學之父杰弗雷·喬叟所譯著的《哲學的慰藉》,在文中提及了“賽拉斯之國”(即“絲綢之國”),成為最早提到中國的英國文學作品。?
2、第一個到達歐洲的中國人謁見英王愛德華一世?
1287年,一個來自中國元朝的代表團到達羅馬,團長是一位名叫列班·掃馬的中國景教徒(景教,又稱東方亞述教會,唐朝時期傳入中國,被視為中國官方最早承認的基督教派)。掃馬在法國見到了英王愛德華一世,他被記載為“第一位到達歐洲的中國人”、“最早訪問歐洲各國的中國旅行家”。有專家認為,掃馬此行,可能是中國和英國在外交上的第一次接觸。?
3、《大清律例》英譯中英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直接對話?
1810年,英格蘭旅行家小斯當東在倫敦出版了英文版《大清律例》,這是中國文化典籍中第一部直接由中文譯為英文的完整作品。這個譯本標志著英國從歐洲大陸文字轉譯中國文化典籍的歷史結束了,中英開始了直接的文化對話與交流。?
1792年,英國為擴大與中國的通商貿易,派出使團訪華。年僅11歲的小斯當東跟隨身為使團副使的父親前往中國。來華途中,小斯當東向使團雇傭的華人翻譯學習中文,進步很快,隨后在使團謁見乾隆皇帝時用官話和乾隆皇帝直接交談,一舉成名。他被譽為“英國最早的中國通”。其譯本促進了中英之間的法律交流,為英國進一步認識、了解中國奠定了基礎。?
4、英國漢學家李約瑟向西方介紹中國科技成就第一人?
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漢學家李約瑟所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是世界上第一部以系統翔實的資料全面介紹中國科學技術發展過程的通史。李約瑟本人,也因此被稱為“向西方介紹中國科技成就第一人”。《中國科學技術史》不僅把中國古代的科技有系統地介紹到西方,還改變了一些學者對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基本看法,對現代中西文化交流影響深遠。該書以浩瀚的史料、確鑿的證據向世界表明:“中國文明在科學技術史上曾起過從來沒有被認識到的巨大作用”,“在現代科學技術登場前十多個世紀,中國在科技和知識方面的積累遠勝于西方”。?
此外,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約瑟謎題”,“盡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么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中國發生?”這一謎題,引發世界各界關注和討論。李約瑟也花費了多年時間與大量精力,一直試圖尋求這個難題的謎底。李約瑟不僅終生獻身于中國科技史事業,還帶動一批學者從事這一領域的工作,被中國媒體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5、英國第一所孔子學院 倫敦孔子學院?
2005年6月,中國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與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簽署協議合作建設英國第一所孔子學院——倫敦孔子學院。十年來,經過中英雙方共同努力,兩國高等院校的合作不斷深化,英國孔子學院的數量也逐年增多,目前已達到29所,在歐盟國家中居首位。這29所孔子學院各有特色,為加深英國各界與現代中國的了解搭起了橋梁。例如,倫敦中醫孔子學院是全球第一所以中醫為主題的孔子學院,倫敦商務孔子學院是全球第一家商務孔子學院。這些特色鮮明的孔子學院不僅幫助英國學生學習漢語,更讓他們從不同角度理解中國文化。訪英期間,習近平主席還出席了由倫敦大學教育學院舉辦的全球孔子學院大會。?
6、中英啟動中國與歐盟國家第一個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
1972年中英建交,兩國政府于1979年簽訂文化合作協定。在此框架下,中英自1984年開始,定期簽署政府間文化交流執行計劃。2012年,中英啟動了中國與歐盟國家第一個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三年來,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推動雙方在教育、科技、文化、體育、媒體和青年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實效的交流合作,在兩國民眾中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成為中英關系中一道亮麗風景線,為兩國關系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今年9月,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第三次會議在英國舉行。活動期間,英國首相卡梅倫在會見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時說,今年對于中英關系發展來說是“黃金年”,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對英國進行的訪問將會開啟雙邊關系的“黃金時代”。?
7、中英政府舉辦歷史上第一個“文化交流年”?
2014年62015年為“中英文化交流年”。這是中英雙方在政府層面舉辦的第一個文化交流年。整個“中英文化交流年”將分為兩個部分:三月至六月由英國大使館/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在中國舉辦主題為“新世代”的英國文化季活動;七月至十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在英國舉辦主題為“創意中國”的中國文化季活動。其中,英國文化季在華舉辦了超過30場活動。?
如今,中英文化和創意產業的交流與合作已成為兩國關系中的核心內容。倫敦時間10月21日,威廉王子夫婦陪同習近平主席與夫人彭麗媛參加有關中英創意產業交流活動。這不僅能深化中英之間在藝術、文化創意領域已有的聯系和合作,還能為中英雙方在文化方面的新合作創造良好條件。作為雙邊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英文化關系毫無疑問也會迎來黃金時代。?
?
?
相關鏈接:
開拓中英合作新局面——解讀習近平主席在中英工商峰會上的致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