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把孩子送進一個又一個的培訓班……以嚴厲著稱的“虎媽狼爸”,需要直面一大片的反對聲音了。
新聞背景
教育部發文反對“虎媽狼爸”
近日,教育部印發《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切實消除學校減負、家長增負,不問興趣、盲目報班,不做“虎媽狼爸”。
《意見》要求,嚴格遵循孩子成長規律,其中,學齡前兒童家長要為孩子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培養孩子健康體魄、良好生活習慣和品德行為,讓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小學生家長要督促孩子堅持體育鍛煉,增長自我保護知識和基本自救技能,鼓勵參與勞動,養成良好生活自理習慣和學習習慣,引導孩子學會感恩父母、誠實為人、誠實做事。中學生家長要對孩子開展性別教育、媒介素養教育,培養孩子積極學業態度,與學校配合減輕孩子過重學業負擔,指導孩子學會自主選擇。
現象1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從幼兒園開始加壓
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家長們自從寶寶出生就開始膽戰心驚,這也催生了一大批早教、幼教、特長班等花式繁多的培訓機構。為了把孩子培養成金字塔的頂尖人才,很多父母從孩子一出生就去爭取各種資源,給孩子上各種班。
在某事業單位工作的黃女士堅信早教和各種特長班對孩子成長都是有好處的,“隔壁家的孩子從一歲多開始被送進早教機構,顯得特別聰明。我的女兒現在4歲,在幼兒園上小班,因為沒送孩子上早教機構,感覺孩子比別人晚起跑了好幾年。最近我打算把她送去培訓機構學習音樂和舞蹈,長大了有一技之長,會受歡迎得多。”黃女士說,培養一門特長非常重要,她的同事小時候學過唱歌,單位要開什么晚會,都會讓她表演節目,這樣挺有成就感的。
現象2
中小學生校內減負校外“加壓”被家長送進各種輔導班
為了給學生減負,教育部門曾三令五申,嚴禁中小學校在假期擅自組織學生補課。令人遺憾的是,學校老師不在課堂外補課了,校外培訓班火了。
記者曾走訪海口多家校外補習機構,發現很多家長從學校里接回孩子,急忙又將他們送到各種補習班去上課。而各補習班針對目前學校“減負”狀況專門開設了“拔高班”,“超前班”,還有的推出了“強化班”。那些原本只是負責中午看管孩子的學校周邊的托管班,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也紛紛購置練習卷讓學生完成。“學校作業少了,有時候都沒作業了,到處跑多不安全啊。”有學生家長建議托管班給學生布置相應的習題,沒想到得到了許多家長們的一致贊同。
每年暑假,都是各類培訓機構招生最為火爆的時間,一個暑假里,為孩子補課花費上萬元的家長大有人在。而且,有的孩子不止在一家培訓機構學習,同時在多家培訓機構學習的也大有人在。看到這部分孩子的成績在班里遙遙領先,會有更多的家長跟風報名,送子培訓。
現象3
擇校“敲門磚”魔咒不解家長們熱衷送子考證
鋼琴考級證、英語考級證、各種各樣的競賽獲獎證書,在小升初時絡繹不絕地送到名校招生老師的案頭。
在采訪中,家長們對證書和杯賽的迫切心情也有無奈的現實背景。不少家長認為,參加競賽和考證,是進入名校的敲門磚。的確,通過各類競賽選拔出來的學生,無論是學習能力,還是對知識點的掌握方面,都令人矚目。因此在升學推優中,他們在學習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等方面更加具有優勢。雖然并不是所有招生學校都看重獲獎證書,但在畢業學校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時,這些證書的多少或含金量會派上用場。
“一個優秀的孩子,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獲得優質教學資源。”家長胡先生說,想讓孩子更優秀的代價就是,小學三年級之后,孩子幾乎沒有一個完整的雙休日。
專家觀點
家庭教育不可急功近利
據了解,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北京、黑龍江、江西和山東四省市2萬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進行了家庭教育狀態調查,結果顯示,很多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健康安全、學習成績等現實性因素,對興趣愛好、性格養成等發展性因素的關注度較低。“這種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觀將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學生斗毆事件、自殺事件不絕于耳,且呈現低齡化趨勢。”有專家分析,從特定角度看,我國青少年在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的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問題無不與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觀密切相關。
海南中學心理學高級教師,海南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張開基認為,家長應該把目光放得更長遠一些,讓孩子有更為廣闊的成長空間。除了學習成績之外,還應在做人做事方面給予孩子汲取正能量的機會和時間。舉例來說,學生在放學后再去上培訓班補課,不如在課堂上提高學習效率。一般學生只要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后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是能夠取得讓人滿意的成績的。他們可以有充足的課外時間去鍛煉身體、閱讀名著,參加自己最感興趣的課外活動。而若是家長一味讓孩子花費時間補課,在為青少年增加負擔之時,還容易導致他們過于依賴課后補課,反而不再珍惜課堂聽講,不尊重學校老師,導致自主學習能力下降。
?
?
相關鏈接:
安徽省醫改首季度運行數據發布:醫生患者均“減負”?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