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3日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目前正在英國訪問。境外華文媒體表示,習近平這次英倫金秋之行,目的和意義不僅僅在于經貿投資合作協(xié)議,而是希望將一個和平理性、明智務實、尋求合作的美好的中國形象,生動完整地呈獻在英國、歐洲和世界人民面前,從而推動中英、中歐以至全球關系都能夠逐步走向一個如黃金般燦爛的新時代。
中英明智務實合作
香港《大公報》23日評論文章稱,“面向二十一世紀”,表明兩國推進合作的決心和信心,預示著中英關系的美好前景。在新世紀即將度過十五個春秋、大國關系處于深刻調整的關鍵時刻,中英關系站在歷史的新起點,正穩(wěn)步踏入全球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黃金時代”。
10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倫敦白金漢宮出席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舉行的歡迎晚宴。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圖片來源:新華網
該報另一篇題為《經貿合作成果豐碩人文交流優(yōu)雅感人》的文章稱,習近平在英三日的活動,單從氣氛、場面而言,足可以用莊嚴、得體、和諧這三個美好的詞匯來形容。
這一次的國事訪問,在語言溝通表達和文化交流方面都是成功和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令到整個訪問顯得更加生動、充實和有力,就是一般英國和歐洲的平民百姓,只要看電視轉播和新聞翻譯,也能從習近平的神情動作和講話內容中感受到一份大國氣度,感受到中國和平崛起與尋求合作共贏的決心與誠意。
新加坡《聯合早報》22日發(fā)表題為《中英外交背后的國際大勢》的社論稱,作為首位在英國議會演講的中國元首,習近平形容中英已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英女王在致國宴歡迎詞時表示,習近平的訪問將兩國關系推向新高度。
英國主動深化與中國的關系,主要推手是有望成為下任首相的財政部長奧斯本。他認為英國經濟未來的機遇將是中國的發(fā)展,因此倡導中英關系開啟“黃金十年”。一些英國輿論指出,英國政府趁早鞏固與中國的合作關系,是識時務之舉。
10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卡梅倫舉行會談。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相遇相知 互通互鑒
《香港商報》23日文章分析,從白金漢宮到英國議會,友好合作的中國聲音激蕩英倫;從對雙邊關系“黃金時代”的生動定位,到103響為中國鳴響的禮炮,兩國關系的熱度令人難忘。“中英關系不斷發(fā)展,利在兩國、惠及世界。”習主席此訪既是坦誠相見的友誼之旅,也是深耕合作的共贏之旅;既為中英關系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藍圖,也將為東西方文明交融互鑒帶來深刻啟迪。
中英關系的發(fā)展史是一部東西方文明相遇相知、互通互鑒的歷史。“中英文明交流互鑒不僅豐富了各自文明成果、促進了社會進步,也為人類社會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文明的交融,留下一段段彌足珍貴的歷史佳話,成為維系兩國關系的重要紐帶。
香港《文匯報》23日評論文章《聚焦“深”字,中英互信增強》稱,作為美國鐵桿盟友的英國,對習近平此次到訪顯示出了極為超乎預料的熱情。歐洲乃至世界輿論普遍認為,這標志著英國外交的轉向,正在擁抱崛起的中國。
該文表示,雖然是預料之外,卻是情理之中。從世界格局來看,中英兩國并無太大的利益沖突,兩國也不存在“遏制”與“反遏制”的關系。中英兩國產業(yè)互補性很強,你有我無,我有你無,意味著合作空間巨大,合作機會無數,合作前景廣闊。
10月22日,習近平在倫敦出席全英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年會開幕式。這是習近平和約克公爵安德魯王子共同為全球第1000所孔子課堂——奧特利爾中學孔子課堂揭牌。新華社記者龐興雷 攝
學習經驗 少走彎路
臺灣《旺報》22日文章表示,無論是從已經取得的成果還是未來將積極取得成果來看,人民幣國際化和基礎設施投資,都將是財金領域最值得期待的內容。
文章指出,不僅如此,英國和美國在文化上具有深厚淵源,在法律上也同屬判例法系,從在英國的金融和投資活動中所積累的經驗教訓,也能夠使得在未來進入美國市場時少走彎路。務實有效的中英合作,可望成為中國大陸金融邁向世界舞臺中央的途徑。
香港《明報》23日援引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賈秀東的分析表示,中英兩國在制度、價值觀上都有很大不同,雙方意識到不能使這種差異成為障礙,要互相尊重,不能強加自己的意志給對方。現在雙方能在聲明中突出這點,是非常有意義的。
?
?
相關鏈接:
習近平參觀曼城足球訓練基地 與阿奎羅卡梅倫自拍·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