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鄉賢王友誼大篆書法個人展18日在通州宋莊上上美術館舉辦。圖為王友誼在向觀眾介紹大篆作品。
10月18日,平谷鄉賢文化代表人物、著名書法家王友誼,在京舉辦個人篆書藝術展。歷經數月用大篆書寫的百余幅《孝經》、《平谷賦》以及《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四大書法國寶銘文臨品,亮相宋莊上上美術館千平方米展廳。
展覽中,王友誼現場介紹了篆書的書寫方式和作品意義,研習大篆的方法、技巧、要求。數百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書法愛好者紛紛前來一睹真跡,交流取經。談及本次書展的舉辦目的,王友誼說:“古老的篆書,傳遞古老的文化。《孝經》是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融匯著傳統的孝道、和諧內涵,值得人們系統學習思考。”
1949年出生的王友誼,是平谷區南獨樂河鎮峰臺村人,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篆書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院研究員,平谷區書協主席。從師歐陽中石先生,多幅作品被中南海、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收藏。2012年12月,被授予中國書法領域最高獎——蘭亭藝術獎。
當代書壇,篆書是一個薄弱環節,也可以說是一個冷門,樅觀全國,篆書名家屈指算來寥寥無幾,尤其寫得好的更是微乎其微。王友誼是當代篆書領域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篆書,先由甲骨文入手,繼而擴展到金文、石鼓文、小篆。數十年來,其堅定信念,始終如一,從未輕易改變自己的方向。在篆書體系之外,王友誼也兼習魏碑、行草等,以此來“滋養”篆書。王友誼認真總結了從甲骨文、大篆到吳昌碩、黃賓虹等人的各自特點和風格,經過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逐漸形成自己蒼茫、古樸的藝術風格。
王友誼說:“書法教會我責任,對家庭、對家鄉、對社會的責任。我已用大篆書寫了《四書》《道德經》《金剛經》《三字經》,目前正在進行書寫《五經》。大篆是中國的文化,華夏的文化。我的家鄉平谷文化底蘊深厚,有擁有7000年的上宅文化、5000年的軒轅文化、2200年的建置文化和1000年的道教文化,已獲得‘中國書法之鄉’的稱號。我的大篆作品,飽含了對書法的愛,對家鄉的情,對文化的追溯與繼承。在前進的道路上,一個人成功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帶領大家共同進步,為傳承書法事業、傳承中華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次展覽持續至24日。
?
?
?
?
?
相關鏈接:
為農村發展提供“金點子” 海口誕生首個“鄉賢協調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