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習近平就《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全會提出,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這樣的話語格外醒目。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十三五’時期是我們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是我國發展的重要階段。”“十三五”規劃有很多創新性的思維,其中引人矚目的一點是明確指出,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是“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發展,是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奮斗目標的發展,是“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的發展。“政之所興在順民心”。這種讓更多人共享發展成果的規劃方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置于新發展理念核心地位的思路,必將得到億萬人民的認同和擁護,極大地凝聚民心,進而激發億萬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更大熱情。
是讓少數利益集團壟斷改革紅利,還是讓改革開放成果為全民共享,這事關改革的成敗。能否在一份科學的發展規劃中突出“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的指導方向,達到“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需要解決許多復雜課題,需要完成一系列“啃硬骨頭”工程。但千頭萬緒,總有規律。“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這就是“十三五”規劃的內在邏輯準則。
在中國,自第一個國民經濟五年計劃制定實施以來,國家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社會經濟的進步更是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跡。但不可回避的是,伴隨著物質財富的急劇膨脹,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等與民生相關的方面,在貧富差距增大的嚴重性方面,仍然可以列出一系列問題清單,仍存在著發展短板、洼地。面對這樣的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分別強調,要“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不能讓貧困拖了中國發展的后腿;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時,“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語重心長,情真意切。“十三五”規劃將體現出來的“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原則,字里行間將表達出來的改革成果共享理念,根本目的就是讓政策、規劃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讓老鄉們發自內心地笑起來,讓改革開放不斷釋放紅利并為全民共享。
“百年富民強國夢,花好月圓看今朝”。當中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周期的時候,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挑戰,人民都將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暢想2020,我們對全面小康的美景充滿期待。
?
?
相關鏈接:
國平:以五大理念深刻撬動發展變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