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村空宅現多處挖寶探洞》追蹤
昨日,本報報道了朝陽區北石家村8號院騰退待拆遷的空宅出現多處探洞。記者調查發現,該宅院所在地此前為一處清代古墓,探洞很有可能是盜墓人留下的。
昨天下午,朝陽區文物部門相關負責人已赴現場進行查看,發現該住宅的確存在盜挖的跡象。據其介紹,這類情況在拆遷村比較多,挖寶同行間還存在“競爭”,曾相互打電話舉報對方。
新聞回放 拆遷村空宅現多處探洞
北石家村系朝陽區將臺鄉東八間房村屬自然村,現正進行騰退拆遷。近日,文物愛好者宋先生發現,北石家村8號院的房屋內外出現了多處探挖痕跡,其中探洞多達20余處。
據記者了解,此地曾是清代福州將軍石文炳墓,地表建筑已經無存。當地村民證實,上周六晚上,有人來這里探挖寶物。
盜墓史研究學者倪方六告訴《法制晚報》記者,根據痕跡判斷,現場多個探洞為探鏟(洛陽鏟)所留。
文保部門 盜挖者乘虛而入難杜絕
昨日,朝陽區文化委員會文物科接到記者反映的情況后,已會同地方主管領導赴現場查看。文物科負責人任友向記者證實,北石家村8號院的確存在盜挖的跡象。
任友分析,8號院村民已經搬走,鑰匙交給了拆遷公司,但房舍尚未拆除。拆遷村比較亂,以前村里有聯防隊,還能進行巡視,但大部分村民都搬走以后,聯防隊也就解散了。
“挖寶人”就是抓住這個空當,趁夜色探寶。這些人往往做了前期調查,比如和當地老百姓聊天打探線索,確定了位置晚上就開挖,基本上是晝伏夜出。
但對于該宅院文物情況,任友表示還需要進一步了解。
任友坦言,現在杜絕這類情況比較困難,地下未知文物的尋找應該屬于考古發掘。現在的保護理念是,輕易不進行主動發掘,“能不挖就不挖”,盡量不去影響文物的存在。也就是趕上建設項目,文研所才會進行勘探,進行被動式的發掘。
據記者了解,朝陽區文保部門在工作當中,一旦發現散落的石刻文物,都會立即進行集中保管。
講述
挖寶人不止一撥兒
同行間常相互舉報
對于“挖寶人”這一群體,任友也有所了解。他介紹說,這些人有的是挖地下的鐵管、地漏之類的金屬物,也有專門進行挖寶、盜墓的,而且有人曾挖到過文物部門并未發現的地下墓葬。文保部門也經常接到相關舉報,也配合公安機關辦過類似的案子。
任友介紹,他們發現舉報人中有普通市民,竟然也有“挖寶人”。這些挖寶的不止一撥人,同行相互“競爭”的情況也有發生,他們都有朝陽區文物科的電話,同行之間還經常相互舉報,電話里都說得非常“專業”。
任友提醒,群眾如果發現類似情況應該及時報警并向文物部門舉報。同時希望基層政府,在搞拆遷開發項目之前,能將安全工作做得嚴謹一些。
?
?
相關鏈接:
廣西四人騙取拆遷款80余萬被判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