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30日電(易瀟)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其中,五大關鍵詞涉及互聯網行業未來規劃。
網絡強國
全會提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中國毫無疑問是網絡大國,互聯網規模、網絡規模全球第一,寬帶規模全球第二,手機用戶12億。我國博客、微博、微信的用戶,加起來超過10億。
去年2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時,就曾提出“總體布局統籌各方創新發展,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的宏偉目標,他強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要從國際國內大勢出發,總體布局,統籌各方,創新發展,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全會提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無疑是2015年的熱點話題。李克強總理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
最早一次,是在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當時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此后,他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國務院常務會議和各種場合中頻頻闡釋這一關鍵詞。每到一地考察,他幾乎都要與當地年輕的“創客”會面。他希望激發民族的創業精神和創新基因。
今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府工作報告中如此表述: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這足以看到政府對于創新創業的高度重視,更能看到創新創業對于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意義。
互聯網+
全會提出,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近來,“互聯網+”一詞頻繁出現。今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十三五規劃期間,正值互聯網+的工業4.0時代到來之時,我們面臨著傳統行政理念的轉換、市場自由的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經濟格局的重構等新老問題的交匯之口。互聯網+農業、互聯網+制造業、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不僅僅是衍生了諸多像網店、網游、社交網站、眾籌等這樣的新興行業,而且通過與傳統行業的融合,給后者帶來了新的機遇、生態、運營模式和發展空間。
分享經濟
全會提出,發展分享經濟。9月10日,李克強總理在第九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就曾提出,“雙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發展分享經濟的重要推手。目前全球分享經濟呈快速發展態勢,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新路子,創業創新通過分享、協作方式來搞,門檻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這有利于拓展我國分享經濟的新領域,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可見,政府對于分享經濟有著很高的期待。
所謂分享經濟,就是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使人們可以互相分享彼此的財產、時間和技能。有統計表明,一輛小轎車每天平均的閑置時間是23小時,一把電鉆在它整個使用年限之內被使用的平均時間大概是13分鐘。
在分享經濟領域,國外最知名的先驅和明星公司是Airbnb和Urber,而國內最早的效仿者是途家,以及小豬短租等公司。2014年快的打車和滴滴打車轟轟烈烈展開補貼大戰,讓分享經濟跟著大火了一把。
大數據
全會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中國的人口和經濟規模決定了中國大數據的規模為全球最大,據國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數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預計將達238億美元。
“數據已成為戰略性資源。誰擁有更多數據,誰就擁有未來。”分析人士認為,大數據產業化高速發展,數據安全上升到新的高度。隨著大數據的產業化發展,大數據從某種程度上已成為互聯網經濟的生產要素之一。
?
?
相關鏈接:
各地干部群眾熱議十八屆五中全會:奮力開創發展新局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