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大英路一間不足四十平方米的舊貨鋪,是張詠養家糊口的全部家當。海口啟動“雙創”模式之初,被要求入店經營的張詠甚至有了轉行的想法,然而隨著“雙創”的深入開展,生意卻有了轉機,以前開不進車的道路進了小車,一次性購買大批舊貨的人更多了。“以前覺得‘雙創’是在為難我們,現在才發現,雖然有短時的陣痛,但‘雙創’其實是在造福我們。”張詠堅守著小小的二手店,期待生活更大的轉變。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海口“雙創”為抓手,用3年時間改變城市風貌,提升市民生活品質。不用等3年,“雙創”三個月已經讓我們看到海口的大變化。1日,記者采訪了市民、“雙創”文明觀察團觀察員及相關專家,聽聽他們對這3個月以來對“雙創”的評價和理解。
轉變:從反對到支持,陣痛后迎生機
張詠的舊貨鋪內,堆滿了二手商品,僅僅留下一條半米左右的過道。張詠回收舊貨10多年,這間店是全家的經濟來源。
“大英路的舊貨鋪很多,“雙創”之前,我們一個月賺三、四千塊不在話下。”張詠說。“雙創”前,大英路車多人雜,臟亂差、亂擺放的現象屢禁不止。他自然也將貨物擺到門外,便于吸引顧客。“雙創”后,在諸如“門前三包”等管理條例施行后,舊貨鋪的生意日益冷清。面對著一屋子積壓的貨物,一連數日沒生意,張詠曾經想把鋪面轉給別人,重新謀份工作。
然而事情卻有了轉機。
張詠說,隨著“雙創”工作的深入開展,大英路變得干凈了,往日由于亂停亂擺導致的擁堵情況現在沒有了。路上來往的行人和車輛多了起來,也帶動了附近片區的生意。“現在來看貨拿貨的人又多了起來,還有很多是開著小卡車來拉大件的,堆積的貨物開始慢慢清空了。我們對‘雙創’的態度也慢慢轉變了。”
張詠還說,大英路的夜市得到明顯控制后,晚上噪音也少了,能安靜地睡覺。“以前覺得‘雙創’是在為難我們,現在發現,雖然有短時的陣痛,但‘雙創’其實是在造福我們呢。”張詠笑著說。
建言:“大變化”需要長效機制保持
海口市社科聯主席詹長智表示,在“雙創”的3個月里,海口發生了3大變化。一是城市面貌大變化。城市基礎設施改變,包括新建及修復城市道路,背街小巷改造工程、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加設公共廁所等;城市環境衛生改變,包括農貿市場臟亂差改善,違規夜宵攤占道經營得到整治。二是市民精神面貌大變化。海口市民在“雙創”過程中展現出的良好知曉度和參與度,積極投身“雙創”的大環境中。市民不再隨地吐痰、丟垃圾,商家自覺遵守“門前三包”,不再出店經營,電動車車主交通文明意識提高等。三是政府部門工作作風變化。3個月以來,相關職能部門展現了有責任有擔當的“管理員”形象,工作思路明確,穩步推進城市各項工程。
詹長智表示,經過3個月的努力,海口“雙創”已經取得一定成果。保住這一成果并繼續深化管理,有賴于相關長效機制的建立健全。一方面,應建立長效機制,加強管理;另一方面,應重視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社會團體的作用,提高街道辦、社區的主觀能動性,重視志愿者團體、行業協會等。他還建議,出臺獎懲機制。
采訪中不少市民也表示,“雙創”關系每個人,所以大家都要積極參與其中。
觀察:農貿市場與交通變化最顯著
市民周宗貴是一名職業報料人,作為“雙創”文明觀察團成員之一,他還到廈門等全國文明城市考察。在他看來,海口變化最大的是農貿市場和交通狀況。
“我這段時間走訪了海口不少農貿市場,真的變得干凈整潔了。一些農貿市場拆除了亂搭建的遮陽棚,市場內裝了燈,不再像以前那么陰暗潮濕。”周宗貴說,自從電動車“八不準”執行以來,海口電動車亂象也明顯減少。
對于部分仍對“雙創”缺乏認識的市民,周宗貴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宣傳力度,除了在墻面、圍擋的立面上張貼宣傳橫幅及標語外,還可以加強在廣場、社區戲臺、幼兒園、公共廁所等場所的宣傳。“‘雙創’是一座城市的事,需要動員更多的人加入其中,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市場秩序篇
龍舌坡市場4家店鋪
違反門前三包被處罰
海口龍舌坡市場周邊存在流動攤販占道經營的現象引起美蘭區的高度重視。連日來,美蘭區城管局,海府街道辦,龍峰、龍舌坡、東湖里居委會等聯合行動,抓住上午、傍晚兩個“關鍵時間”,6次集中整治龍舌坡市場周邊的占道經營行為,4家店鋪因違反“門前三包”被處罰。
10月30日下午6時許,記者跟隨整治隊伍來到龍舌坡市場附近。龍舌路上,有流動攤販在路邊賣蔬菜、熟食等。見到城管執法人員,有的商販往小巷或居民區里躲,執法人員只能追上前扣押占道物品。
自海口“雙創”以來,美蘭區多次組織城管執法人員集中整治龍舌坡市場周邊亂擺賣,街道、居委會、掛點單位干部也經常上街對違法者進行宣傳教育。針對少數攤販扔抱僥幸心理和執法人員“打游擊”的現象,美蘭區將加大整治力度。
好榜樣篇
“鄉賢”鄭在保帶村民奔小康
伴隨海口“雙創”進程,一股鄉賢文化在鄉鎮悄然興起。有這么一批人,他們守望故土,并帶領當地鄉親創業致富。瓊山區大坡鎮象塘村的鄭在保便是其中之一。
1991年,鄭在保從農場下海當上汽車教練。如今,他已是海口市交通運輸協會會長。鄭在保花了將近10萬元建了村門,“不是為了炫富,是為了激勵村里的年輕人走出故鄉創業,最后能回饋故鄉”。
海口興起文明生態村建設,鄭在保帶頭捐5萬元,全村集資10多萬元,協助政府把村莊建成了文明生態村。
2010年,鄭在保牽頭成立打破地區教育、助學促進會,鼓勵優秀學生學習、幫助困難學生完成學業。成立6年來共發放助學金146萬元,資助292名大坡鎮學子。
如今,鄭在保準備在村里帶頭種植辣木,引入云南的專業公司,生產銷售一條龍,希望開辟村里新的致富途徑。大坡鎮政府有關負責人也在與其接觸,商討成立“鄉賢會”,集聚鄉親力量,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省直機關黨組織助力“雙創”
近日,省直機關工委要求省直機關各級黨組織要在支持參與海口“雙創”工作中作表率、當模范。
據了解,省直機關黨組織將通過動員會、推進會,開展“雙創”工作知識競賽等活動,大力宣傳支持參與“雙創”工作重要意義和責任義務,明確“雙創”工作目標任務和具體要求。充分發揮各類新聞媒體和宣傳教育陣地的作用,大力宣傳“雙創”工作中的典型經驗和做法,不斷提升“雙創”工作的知曉率和參與率。
結束語
連日來,本報關注了海口“雙創”三個月的成效。一座城市形象的變化難以一蹴而就。對于海口而言,“雙創”三個月的時間雖不長,不少錯綜復雜的城市頑疾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但方方面面的轉變已經讓市民看到了城市變革的決心。隨著“雙創”的深入,電動車亂象將繼續減少,菜市場也會更加干凈整潔,城市衛生死角也會逐個消失……我們相信,海口會更好。
?
?
相關鏈接:
海南省直機關在支持參與海口“雙創”工作中作表率
一分鐘了解海口“雙創”一周報道:學生午托房問題多
海口將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雙創”自查鞏固提升月活動
告別擁堵不堪占道經營 “雙創”三月海口老街舊貌煥新顏
孫新陽主持召開海口市“雙創”工作領導小組會議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