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是中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決勝階段,也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決定性成果的關鍵時期。公報將“創新”置于實現“十三五”需要樹立并貫徹的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并明確要求“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
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宏觀層面上,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諸多方面,微觀上講則還包括管理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等,既與企業、個人密切相關,更與政府高聯系。結合當前我國改革與發展的情況,政府將是最主要的創新主體之一,制度創新應當是最重要的創新,即以政府為主體提供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共享、建設美麗中國的各項制度與體制機制。
居于制度創新之首的,應當是政府管理經濟、社會方式的創新,以形成穩定的制度環境,具體表現在為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自2013年以來,國務院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已取消或下放近600項行政審批事項,取消了行政許可事項,清理收費改革、推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等,在約束政府權力、規范政府行權方式、為社會松綁減負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并取得十分明顯的效果。據報道,自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以來,平均每天新增企業大約在10000家左右,這是在國內外經濟環境趨緊、經濟下行時期,我國就業仍然穩定增長,城鄉居民收入仍然有所增長的重要原因。目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已進入深水區,諸多系統性、基礎性問題正在浮出水面,進一步深化改革不僅需要決心與勇氣,更需要改革的系統設計與專業化的技術解決方案。政府在這方面可以作為的空間還很大。
其次,要深入推進財稅改革,形成政府與公民、中央與地方之間穩定的經濟關系以及規范的政府財政管理制度。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與重要支柱。自改革開放以來,歷次重大、系統改革均是從財政改革開始。兩年來,財稅改革的力度很大,也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在當前經濟下行、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推進財稅改革的外部環境正在變得現實而嚴峻。今后一個時期,財政改革既以兼顧與其它改革之間的協調配合,自身更要向縱深推進,需要啃下多個“硬骨頭”,如房地產稅、個人所得稅改革、中央與地方事權改革、地方收入體系重構、預算管理基礎制度建設、PPP等。這些都是十分復雜而牽動全局的改革,但對提升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制度創新的重要內容。
在“管住權”、“管住錢”為核心的政府改革之后,更重要是放開市場,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方面的決定性作用,向全社會提供規范、公平、有序、開放的制度環境,全面釋放經濟社會活力。目前,一些與市場環境建設有關的重大改革,如國有企業改革、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價格改革、以及部分城鄉社會社保制度改革等已經出臺,正在細化和推進之中,但與市場配置資源高度相關的金融改革、土地改革、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等,則還有很多內容,有待進一步深入討論、形成共識并陸續展開。所有這些改革,都是關系到市場機制健全與否、完善與否的重大制度供給,是制度創新的核心,也是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保障。
還需要指出的是,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圍繞著科技進步、產業升級、“互聯網+”等新業態、新經濟的創新,正在替代以往單純的要素與資源投入,成為今后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成為財富的主要源泉。要從以往居于價值鏈中下游上升到中上游,要從傳統經濟過渡到新經濟,科技進步首當其沖。要釋放這方面的空間,同樣需要一系列激發科技人員積極、促進科技與生產相結合的制度供給,如科技成果轉化制度、股權分享與激勵制度、教育體制改革、人才戰略等。
總之,制度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任何制度都是對實際生活中已經存在的需求的響應。正是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偉大征程中,引出政府適應形勢的變化與需要,不斷進行制度創新,不斷優化制度環境,從而逐漸形成完整的制度體系的過程。當前,我們仍然在這個過程中。
?
?
?
相關鏈接:
十三五規劃建議:建立全國統一實時在線環境監控系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