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溝村村民窯洞因采煤沉陷而導致屋頂裂縫。本報記者 胡志中/攝
夜里睡得好好的,“咯咯”“啪啪”的磚頭碎裂聲就從房子的各個角落響起,聽得人“頭皮發麻”。20多年前,這種聲音就開始吞噬山西省孝義市郝家寨村村民田金娥的睡眠。“特別是老伴兒出門,我一個人聽到這聲音就嚇得不敢睡。后來才知道,是因為地陷了。”她說。
田金娥遇到的問題,正困擾著產煤大省山西。山西省政府今年4月印發的《山西省深化采煤沉陷區治理規劃(20142017年)》(以下簡稱《規劃》)顯示,經初步調查,全省因采煤造成的采空區面積近5000平方公里,約占全省國土面積的3%,其中沉陷區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約占采空區面積60%),受災人口約230萬人。
山西原煤的持續生產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能源保障。然而,巨量的煤炭開采為生態本就脆弱的當地留下了大面積采空區和沉陷區,造成村莊房屋倒塌,耕地破壞,取水困難,傷痕累累。
郝家寨:從“采空區”搬到“采空區”
從孝義市驅車前往郝家寨村,途經340省道,一路上拉煤大車呼嘯不斷,雖然這些重載汽車體長身重,可他們總能靈活地從大道一側的岔路口斷續閃身而出,帶起厚厚的路面黑塵,如同站立的黑影,翻騰而起,隨車而動。
郝家寨村,就在這附近的山上。幾經搬遷,如今的郝家寨已分成上新村和下新村,散布在一座山頭的兩面。
田金娥的老伴郝桂勤66歲,曾是村里的副大隊長。10年前,因為地陷,郝桂勤眼瞅自己的村子一分兩散。10年中,全村人先后歷經3次搬遷。10年后,在當地鎮政府給村里的一張回復單上仍舊顯示,目前該村住房“80%處于嚴重裂縫的危險狀態,村民苦不堪言”。郝桂勤也告訴記者,雖然全村幾經搬遷,但是村里選定的建房地址仍然是在采空區上,致使上新村的“新村”建成伊始就又出現房屋裂縫。
就在郝桂勤家的窗臺前,不過5米的距離,墻壁上清晰可見的裂縫多達十余處,寬一些的裂縫可以插入手指。“這都是地陷造成的。”郝桂勤說。
在村民郝桂利的院里,記者看到了兩孔緊挨著的窯洞。
一孔因沉陷,孔歪門斜,變形嚴重。窗戶框子由原本的正方形變成了歪斜的平行四邊形,窗戶玻璃更是早沒了蹤影。幾米長、幾指寬的縫隙遍布窯洞內墻,伸手去摸,不斷有細碎土塊剝落。因為裂縫嚴重,這孔窯被用作儲藏室。
隔壁一孔因為狀況還好,被前不久成婚的郝家二兒子布置成了婚房。門前張貼著大紅喜字,屋內則如涂鴉一般黑,用黃泥一道道抹平了裂開的縫。
站在院中看這兩孔窯,婚房披紅掛彩,窗明幾凈;緊挨著的卻顯露著本來面目:黑如洞穴,縫隙無數,破敗不堪。
“其實這都是沒辦法的事,孩子要成婚,總得收拾一下。”說起這布置好的窯洞,郝桂利頗顯無奈,“兩間窯一面墻,這頭成這樣,那頭還能好到哪里?”
置身村中,隨處可見巷子里長長的院墻上滿是黃泥修補過的印記。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