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7日將在新加坡會面,就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交換意見。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消息公布以來,社會各界熱議不斷。輿論認為此次會面在兩岸關系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這將有利于兩岸雙方加強溝通、增進互信、管控矛盾分歧,鞏固共同政治基礎,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也有利于地區和平穩定。關于這次即將開啟的“習馬會”,哪些問題最值得關注?本網梳理出十個熱點:。
1、如何促成?——雙方經過密切協商
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表示,實現兩岸領導人會面是我們的一貫主張。我們的態度始終是積極開放的。據他介紹,國臺辦和臺灣方面陸委會在2014年建立聯系溝通機制后,一直就兩岸關系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保持溝通,努力促進兩岸各領域各層次人員的交流互動,期間曾提到兩岸領導人會面問題。前不久,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在廣州會面時,再次談到這個話題,就此進行了初步溝通。雙方都認為,兩岸領導人會面對于兩岸關系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積極意義。此后,雙方經過密切協商,就舉行兩岸領導人會面達成一致。
2、見面怎么稱呼?——互稱“先生”
此次會面雙方以兩岸領導人身份和名義舉行,見面時互稱“先生”。
張志軍說,這是在兩岸政治分歧尚未徹底解決的情況下根據一個中國原則作出的務實安排,體現了擱置爭議、相互尊重的精神。
先生,是漢語里表示恭敬的稱呼,是對有一定地位與身份的人的一種尊稱。后來“先生”的意義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稱為“先生”。當年毛澤東和蔣介石也曾在書信電報往來中稱對方為“先生”。
3、緣何選在此時?——順應兩岸同胞心愿和時代潮流
張志軍指出,當前兩岸關系再度處于重要節點,面臨向何處去的問題。兩岸同胞期望臺海保持和平穩定,兩岸關系繼續和平發展并結出更多惠民碩果。兩岸領導人在這個時候舉行會面,是兩岸雙方順應兩岸同胞心愿和時代潮流共同采取的一項重大舉措,將開啟兩岸領導人直接交流溝通的先河。
4、為什么在新加坡會面?——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張志軍說,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這次兩岸領導人會面安排在新加坡舉行。
新加坡將再一次見證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刻。1993年4月,在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1992年達成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基礎上,第一次“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建立了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推進兩岸制度化協商的機制,有力推動了兩岸關系發展。
5、有哪些議程安排?——握手、閉門會、共進晚餐
對于習近平、馬英九會面的具體日程,張志軍稱, 11月7日下午在新加坡,首先是兩位領導人握手,然后開始正式見面。見面分兩個階段,一是公開階段,媒體朋友可以在現場采訪,第二是閉門階段,為了兩岸領導人能集中精力來就一些重要問題交換看法。
張志軍說,會面結束后,由兩岸雙方各自召開記者會,大陸方面初擬定由他本人跟記者朋友來介紹會面相關情況。記者會后,兩岸領導人將共進晚餐。
6、會面談什么?——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增進兩岸民眾福祉
兩岸領導人此次會面,將就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交換意見,探討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增進兩岸民眾福祉等重大問題,以維護和進一步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7、將有哪些意義?——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
對于本次會面的重大意義,張志軍稱,兩岸領導人實現會面是兩岸關系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將兩岸交流互動提升到新高度,開辟兩岸關系發展新空間。這將有利于兩岸雙方加強溝通、增進互信、管控矛盾分歧,鞏固共同政治基礎,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也有利于地區和平穩定。
8、為什么說是里程碑?——兩岸領導人1949年以來首次見面
66年來:2015年11月7日的“習馬會”,將開啟兩岸領導人直接交流溝通的先河。
28年來:1987年,兩岸同胞長期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開啟交往交流新時代。
22年來:1993年,首次“汪辜會談”,建立一中原則基礎上推進兩岸制度化協商的機制。
10年來:2005年,國共兩黨領導人舉行時隔60年的首次會談。
7年來: 2008年,兩岸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道路取得豐碩成果。
9、習近平對臺講過什么?——十八大以來12次對臺講話
據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先后發表過12次對臺講話,表達他對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希望。
我們應該登高望遠,看到時代發展、民族振興大趨勢,看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擺脫不合時宜的舊觀念束縛,明確振興中華的共同奮斗目標。
——2013年6月13日習近平會見吳伯雄時講話
增進兩岸政治互信,夯實共同政治基礎,是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著眼長遠,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
——2013年10月6日習近平會見蕭萬長時講話
熨平心里創傷需要親情,解決現實問題需要真情,我們有耐心,但更有信心。親情不僅能療傷止痛、化解心結,而且能實現心靈契合。
——2014年2月18日習近平會見連戰時講話
兩岸關系處于新的重要節點上。兩岸關系路應該如何走,是擺在兩岸所有政黨和社會各界面前的一個重大問題,攸關中華民族和國家未來,攸關億萬民眾福祉,需要我們大家認真思考。國共兩黨應該加強交流、總結經驗、開拓創新,擘畫兩黨關系發展新前景,共同開創兩岸關系未來、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
——2015年5月4日習近平會見朱立倫
10、66年來兩岸關系發展史上都有哪些大事?
破冰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示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兩岸關系發展由此揭開新的歷史篇章。
1987年底,兩岸同胞長期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同胞交往日益密切,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蓬勃發展。
1992年,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達成“九二共識”。翌年,雙方在此基礎上舉行首次“汪辜會談”,成為1949年以來兩岸授權高層人士首次會談。
1998年10月,“汪辜會晤”在上海舉行,拉開了兩岸政治對話的序幕。
反分裂
1999年7月,時任臺灣當局領導人李登輝拋出“兩國論”的分裂主張,致使兩會商談被迫中斷。2000年5月,奉行“臺獨黨綱”的民進黨上臺“執政”,陳水扁當局的“臺獨”活動不斷升級,使臺灣局勢日趨嚴峻。
2005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表明了全國各族人民維護祖國統一、反對“臺獨”分裂勢力的堅定意志。
相逢一笑
2005年4月29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在北京舉行歷史性會談,并發布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鄭重宣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謀求臺海和平穩定,促進兩岸關系發展,維護兩岸同胞利益,是兩黨的共同主張。
連戰回到臺灣不久,“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被國民黨列入政綱。
連戰來訪后,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于5月5日率團訪問大陸。5月12日,胡錦濤和宋楚瑜在北京舉行會談,并發表了會談公報。
撥云見日
2008年3月22日,陳水扁和“臺獨”分裂勢力企圖通過“入聯公投”謀求“臺灣法理獨立”的圖謀遭到嚴重挫敗。認同“九二共識”、主張發展兩岸關系的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
5月28日,胡錦濤同時任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舉行新形勢下兩黨領導人首次會談。半個月后的6月12日,海協會和海基會領導人在北京舉行了會談,中斷9年的兩會制度化協商正式恢復。迄今,兩會已舉行十一次領導人會談,簽署23項協議,解決了關乎兩岸同胞切身利益的一系列問題。
2008年12月15日,海、空運直航和直接通郵同步實施,兩岸同胞翹首以待30年的“三通”基本得以實現。由此,兩岸邁入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嶄新時代,各領域往來蓬勃發展,持續熱絡。
繼往開來
隨著兩岸政治互信的進一步增強,兩岸關系邁出60多年來極為重要的一大步。2014年2月11日,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與時任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在南京首次正式會面,并建立了兩部門常態化聯系溝通機制。同年6月,張志軍訪臺,實現了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互訪。
2015年5月和10月,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與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先后在金門、廣州兩度會面,就當前兩岸關系形勢以及兩岸關系發展中的有關問題交換意見,達成積極共識。
將開先河
2015年10月,在當前兩岸關系再次面臨向何處去的重要節點,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和臺灣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在廣州會面。雙方認為,兩岸領導人會面對于兩岸關系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積極意義,并就此進行了初步溝通。此后,雙方經過密切協商,就舉行兩岸領導人會面達成一致。
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將在新加坡會面,就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交換意見。這是兩岸關系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
?
?
相關鏈接:
大勢所趨 民心所盼 為兩岸領導人會面“點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