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五個階段、耗時近一個月的印度比哈爾邦議會選舉8日揭曉,在總數243個議員席位中,地方性大黨人民黨聯合派(JDU)及其政治聯盟獲得了179席,贏得決定性勝利,而莫迪總理所在的印度人民黨(BJP)及其聯盟僅獲得59席,遭遇重大挫敗。
懸殊結果令人大跌眼鏡
人口過億的比哈爾邦是印度北部的重要大邦,也是觀察印度政治變化的重要風向標之一。在2014年的印度大選中,印度人民黨在比邦勢如破竹,取得絕對優勢席位,為該黨執政中央奠定了堅實基礎。此次議會選舉,印人黨亦不敢大意,投入巨大資源旨在鞏固勝利果實。
為拿下比哈爾,印度人民黨不可謂不傾盡全力,黨主席阿米特·沙阿早早坐鎮比邦指揮,發動了規模龐大的選舉攻勢;莫迪總理也高度重視,前后26次前往該邦站臺動員,甚至在舉辦印度-非洲峰會期間,莫迪也不忘到比邦拉票。但是,以比邦現首席部長尼汀·庫馬爾為首的人民黨聯合派與另一大地方政黨民族人民黨(RJD)冰釋前嫌,攜手組成攻守聯盟,并與國大黨等聯合,擺開與印人黨及其聯盟對決的架勢。兩大陣營展開了空前激烈的輿論宣傳和組織動員大戰。在正式選舉結果公布前幾天,雙方都信誓旦旦地稱會取得絕對多數,人們普遍認為這將是一場非常艱難的膠著戰。
然而,最終選舉結果的差距之大超乎所有媒體的預測,對于印度人民黨而言,輸得著實有點慘不忍睹。事實上,這是印度人民黨執政以來遭遇的第二場重大選舉敗績,在今年2月的新德里議會選舉中,該黨僅奪得77個席位中的7席,完敗于成立只有一年的平民黨,丟掉了在首都執政的機會。
折射印度當前政治路線之爭
比哈爾之役的結局不僅對印度人民黨士氣會是迎頭一擊,也讓政治強人莫迪頭頂上的政治光環更加黯然失色。2014年5月,印度人民黨憑借絕對優勢在全國大選中力拔頭籌,前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莫迪成功當選印度總理,開啟了所謂“莫迪時代”,而“莫迪魔力”也成為輿論熱議的焦點。然而,時隔一年半,在選舉重鎮比哈爾邦選舉中,印人黨一敗涂地,無疑再次震動印度政壇。
比哈爾的選舉戰之所以吸引眼球,實質上折射了印度社會當前的政治路線之爭,它既是經濟發展優先與族群和諧、社會寬容的理念博弈,也是新權貴與舊傳統的較量。
比哈爾邦人口眾多,貧窮落后,族群、宗教、種姓問題錯綜復雜,那里有龐大的低種姓人群和穆斯林社區,長期以來以亞達夫等低種姓為代表的勢力政治影響力大。而印度人民黨與大工商業主關系密切,是中產階級的主要代言人,更重要的是,該黨因與印度教右翼團體國民志愿團等組織千絲萬縷的聯系被貼上印度教徒主義的標簽。從選舉策略上看,印度人民黨更強調發展經濟來解決社會矛盾,而人民黨聯合派等更關切種姓問題和少數民族利益等,維護世俗主義傳統。
后續沖擊可能超出想象
此間分析認為,印度人民黨的失敗主要有幾方面原因:一是比邦地方大黨團結一致,形成合力。比邦選民結構中,人民黨聯合派、民族人民黨和國大黨都有雄厚基礎,各方擰成一股繩,實力大增;二是印度人民黨及莫迪政府的執政理念受到質疑。近期,禁食牛肉風波、北方邦低種姓農民因被懷疑藏牛肉而被暴民私刑處死案、孟買自由派學者遭右翼分子潑墨水攻擊等事件引起各界關注,連印度總統慕克吉都公開呼吁尊重“宗教和社會寬容”,國大黨領袖更聚集一堂游行請愿,抗議政府縱容“族群暴力”,輿論風暴對印人黨形成壓力;三是尼泊爾新憲法引發印度封鎖尼泊爾邊境導致雙邊關系急劇降溫,莫迪政府外交政策受到批評,作為緊鄰尼邊境的比邦選民,對中央政府的不滿或影響了選民情緒。事實證明,印人黨試圖通過打經濟改革牌、希望以發展藍圖換取民眾支持的想法并沒有撼動比邦以種姓為基礎的選舉格局。尼汀·庫馬爾在選舉結束后的記者招待會上坦言,比邦選舉結果說明“人民呼喚新的發展道路”。
以選舉為導向的印度政局,無法忽視民意的變化。比邦的選舉對印度政治進程的沖擊可能超出想象,接下來人口第一大邦北方邦的議會選舉更加充滿懸念。對印人黨來說,政治明星莫迪的魔力已經大打折扣,未來要在國會通過土地、稅收和勞工方面的關鍵性立法改革更加艱險。如果那樣,印政府發展經濟、謀求更高國際地位的雄心或將受阻,而高速增長的“印度故事”可能將面臨新的敘事方向。“雖然比邦的選舉不應被過度放大,印人黨執政中央的格局不會改變。”印度政治評論家高塔姆·巴蒂亞稱,“但只談發展口號而不能妥善處理種姓、族群問題的模式不可持續,印人黨是時候反思政治策略了。”不過,對于得勝的人民黨聯合派而言,是否能夠擺脫種姓政治的束縛,尋找到不同以往的發展模式,仍需要觀察。
?
?
?
相關鏈接:
印度總理莫迪過生日 獲贈重375公斤甜食塔(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