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提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會議對我國互聯網未來五年發展及互聯網助力國家發展提出了明確目標和新的要求。
“十二五”期間,我國互聯網發展迅猛蓬勃、成績斐然,互聯網規模不斷壯大、管理日益規范、網絡安全不斷加強,在這五年中,互聯網融入了我國經濟、政治、社會、民生等各領域,為促進我國經濟繁榮、轉變政府機關管理服務方式以及豐富國民生活提供了諸多新鮮血液和新的發展途徑。
隨著十八屆五中全會落下帷幕,“互聯網+”被再一次放到重要位置,助推網絡強國戰略順利實施。
讓“互聯網+”繼續助力傳統產業升級轉型,在促進國民經濟加速發展中發揮重要的驅動作用
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首次被引入政府工作報告,并跳出行業范疇,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發展成果與國民經濟建設深度融合,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生產力和流通能力,成為加速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最重要的驅動力。
作為先進的生產力,在過去五年中,互聯網與農業、工業、商業及教育、文化等各行業各領域深度融合,進行結構優化、資源整合,傳統產業積極布局“互聯網+”的新型發展模式,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形態,在互聯網的推動下煥發新的活力。
在傳統行業升級轉型過程中,互聯網技術已經成為成功破解困擾各行業難題的有效途徑。經濟強帶動國家強,在未來的“十三五”期間,實施網絡強國戰略,互聯網的健康發展和有效參與不可或缺。
“互聯網+”推動信息化發展,為建設“智慧民生”注入更多新動力
互聯網技術為推動改善民生基礎設施建設、轉變政府行政方式等做出令人矚目的貢獻。特別是在“十二五”期間,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推動“智慧民生”的建設,為百姓和政府、百姓和社會搭建起聯通無障礙平臺,“互聯網+”改變著國民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同時,也實現了人與人、人與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互聯網+交通、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政務等已具雛形。特別是各地政府通過接入“城市服務平臺”,為市民打造手機上的“市民之家”,使得公共基礎服務變得前所未有的便捷。
互聯網技術及信息領域的不斷發展,將更多地滲透到政府政務、社會服務以及百姓生活等各個領域,成為引領社會發展的新動力。民生安護航國家安,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互聯網將更多地參與到國家管理、社會運轉以及國民生活中,釋放更多的“民生智慧”。
“互聯網+”將為提升我國在國際社會影響力、掌握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10月29日發布的《“十二五”中國互聯網發展十大亮點》顯示,過去五年中,中國大力加強互聯網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全球互聯網治理,首次提出世界互聯網發展的“中國主張”,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提升。
2015年9月23日,美國西雅圖,習近平主席在第八屆中美互聯網論壇闡述了打造互聯網“大國關系”的重要意義,展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維護網絡安全、深化開放合作的信心和決心;2015年9月,廣西南寧,中國-東盟信息港論壇,提出共建基礎設施、信息共享、技術合作、經貿服務、人文交流五大平臺,主動將互聯網、信息化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中;2015年6月30日,巴西圣保羅,全球互聯網治理聯盟首次會議。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關于中國“治網之道”的發言成為全球互聯網治理聯盟首次全體理事會的熱點并受到積極響應;2014年11月,浙江烏鎮,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是中國舉辦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互聯網大會,中國主動搭建平臺讓世界了解中國及中國的互聯網發展。
從2014年到2015年,中國在世界互聯網領域的發聲和參與無一不引發強烈反響和共鳴。中國,正在由以網絡規模和用戶數量居首的網絡大國向以技術、創新實力說話的網絡強國大踏步邁進,成為全球互聯網秩序構建的重要一極。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在“十三五”即將開局之前,十八屆五中全會為互聯網未來五年發展提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這一偉大藍圖,在“互聯網+”行動下,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將為未來我國各領域發展提供無限可能,為順利實現“中國夢”保駕護航。(徐可)
?
?
?
相關鏈接:
抓住“互聯網+”發展機遇 海口打造互聯網創業村系列園區
海口秀英舉辦黑豆推介會 借互聯網+ 出“深閨”
推進互聯網農業小鎮建設 未來5年海南將開3000淘寶店
海口互聯網產業發展若干措施出臺 連繳三年社保可落戶
海南省農村電子商務暨互聯網農業小鎮發展大會召開
“互聯網+”與中國經濟的未來緊密相連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