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公益講座啟動儀式上獨具特色的文藝演出。記者石中華攝
海口網11月9日消息(記者杜潤濤 見習記者吳思敏 蔡佳栩)近日,由市委宣傳部主辦,市文明辦和市教育局協辦,海口晚報承辦的國學系列公益講座“三進”活動正式啟動。活動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文明城市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走進學校、走進社區、走進鄉鎮,以提升市民文明素養,成為推動“雙創”的重要推手。
國學是文明重要組成部分
“以禮儀文明為起點,不能止步于禮儀文明,重在提升社會成員的內心道德修養。”海南省國學教育協會智庫專家、海口經濟學院國學研究所所長劉興林教授說,國學傳播應該與時俱進,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文明城市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提升廣大市民的人文素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途徑之一。
劉興林認為,人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體現著自身文明修養。文明不能刻意裝門面,重要的是提高內在修養。因此,將國學作為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文明修養的重要課程,走進學校、走進社區、走進鄉鎮,是推動城市文明建設的重要推手。
重視國學在文明中的作用
“市民從思想認識上接受是實現‘雙創’取得成功的關鍵。”海口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吳清德說,應讓市民認識到“雙創”是為了讓城市更好,讓家園更好,讓市民的生活更好。國學傳統文化作為我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市民樹立文明行為,對于目前開展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有著重要意義。
如何把國學傳統文化深入內心,內化為自己素養提升的驅動力?吳清德認為,本次國學公益“三進”活動注重群眾的廣泛參與性,通過“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村”的形式,組織系列群眾樂于參與的傳統文化主題活動,讓文化遺產真正融入百姓生活,讓群眾更加深刻地了解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城市之間的關系,并在中華優秀傳統經典的浸潤中修身悟道,傳承弘揚中華文明,從細微處做起,為海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貢獻力量。
讓學生做文明城市傳播使者
學校是文明傳播與升華的重要場所,學生對于國學傳統文化的學習是對中華經典文化的發展和傳承,是實現我市“雙創”的重要推手。
市政府教育總督學王涯燕認為,當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國文明城市的創建工作,提出2015年海口要以創建文明城市為總抓手,大力提升城鄉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爭取早日跨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國學教育提倡
公民要遵守文明禮儀和仁義道德等方面,這與國家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相輔相成的。好的習慣要從小培養,市教育部門將不斷深入推進國學教育,引導學生做文明人、行文明事,以“小手拉大手”等多種形式促進我市的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
?
相關鏈接:
國學常識:什么是二十四史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