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1月9日消息(記者杜潤濤)半年時間里,由海口晚報社承辦的國學系列公益講座“三進”活動將走進學校、走進社區、走進鄉鎮,邀請國學大師開展30場公益講座,在6日的啟動儀式上,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領導及國學專家和現場學生對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活動不僅能宣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還能對當前全市正在開展的“雙創”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展內涵
“社會主義價值觀對于我們來說,很多時候是只見其字,不聞其義。把國學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通過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讓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海南華僑中學高一八班的周婷說,這次的國學公益講座給她帶來了較大的影響,細細品中華傳統文化,不由的就會讓她從內心升起一種自豪感和愛國情感。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吳清德認為,把國學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既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精粹的繼承,又是發展當代精神的重要途徑,對于個人、家庭還有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樹正氣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市政府教育總督學王涯燕說,古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財富。“三嚴”指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三實”指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更是為今天的我們指明了工作的準則,國學結合“三嚴三實”的學習,能讓我們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
王涯燕表示,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治理國家和社會,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生過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為今天的借鑒。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
傳文明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社會發展的今天,做文明人、行文明事是對當代學生提出的基本要求,用國學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文明觀是一項長期、持久的工程。
海口孔子學堂校長田桂良說:“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總結匯集成的結晶,博大精深,對中華民族世代傳承與繁衍起著決定性作用,為社會的發展與穩定,以及個人生命的成長與智慧的發育提供了源泉。通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讓人們從內心體會文明禮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創建和諧美好家園的基礎。”
?
?
相關鏈接:
國學常識:什么是二十四史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