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二連浩特分行的工作人員在清點人民幣,這些人民幣1個小時后將“旅居”蒙古國,在蒙古國的商業銀行中等待兌換。
在印鈔公司車間,一沓沓人民幣在機器上被裁切成型。 燕平 攝
人民幣押運車在內蒙古廣袤的大草原上行駛運輸,這樣的旅程一年有幾十次,行程2萬至3萬公里。
回收的百元殘損幣最終被粉碎壓塊,它的下一站是被焚燒發電。壓成這樣一塊廢塊需要原面值約為2萬至3萬元的人民幣。
11月12日,已經“服役”10年的第五套人民幣即將發行新版百元鈔票,增添了光彩光變數字、光變鏤空開窗安全線等新標志。
作為最受歡迎的印刷品,我們對人民幣既熟悉又陌生。一張人民幣是如何被印刷出來,又是如何走進流通領域?在流轉過無數次交易,不再挺括嶄新后,人民幣又會行往何方?
從10月30日至11月6日,記者跟隨運鈔車,踏足印鈔廠、人民幣保管庫、鈔票處理中心,還原一張人民幣從“出生”到“死亡”的一生。
出生
每天圍著鈔票轉 印鈔工人對錢已“麻木”
人民幣的一生是從印鈔公司車間開始的。
印鈔廠并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樣層層武裝包圍。在北京印鈔公司車間內,除了生產機器,最特別的就是非常嚴格的無死角監控裝置和測溫測濕裝置。太干或太潮都會對人民幣的印制儲存過程產生影響。
人民幣的“孕育期”大約要一個月,主要經歷膠印工序、凹印工序、印碼工序與檢封工序這四個流程,這是人民幣從一張白紙到合格鈔票的周期。
在第一個工序膠印的車間,人民幣從一張有紋路的白紙逐漸泛紅。這一步驟主要印制鈔票的底紋圖案,即鈔票的底色與花紋。從膠印車間出來的紙張可以看出人民幣的大概輪廓。
進入凹印車間后,平滑的紙張經過凹印技術的渲染有了凹凸不平的質感。這一步驟印制的是鈔票正面和背面的主要景色,比如百元鈔的“主席像”、人民銀行等字樣。
凹印環節結束后,一整版35張人民幣圖案已經完成。但仍然不能稱之為鈔票,只有經過印碼工序,每張人民幣打上獨一無二的號碼后,人民幣的印刷才算宣告完成。
與舊版人民幣設計不同,新版人民幣采取雙號設計,鈔票正面的左下方與右側邊都有號碼印刷。
人民幣印刷完成后,還需要經過最后一道工序檢封,即檢查產品質量,將大張紙張裁切后封包。
據工作人員介紹,在實現信息化管理之前,檢查裁切人民幣都需要手工完成。而現在通過電腦控制,前面每一道工序完成后都會進行檢查,最后一道工序的檢查功能已經弱化。
一排排經過檢驗合格的大張人民幣經過機器攏齊切割后,被整齊地切成35份。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機器每切一刀大概切出3.5萬元面額。
裁切之后的人民幣被每十萬打一捆、每十捆封一個塑料包、隨后裝箱。以上工序全程都是透明作業,隨處可見密密麻麻的紅色紙幣堆疊成山,由自動運行的機器人運送到各處,俯首之間可以看到數十億元人民幣從面前緩緩駛過。
一位負責檢封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工作近10年后,這些鈔票在他心中只是產品,拿在手里只有職業性的質量感受,現在除了拿著自己的錢,再多的鈔票都無法引起內心情緒的波動。
另一位剛剛工作兩年的工作人員說,在沒進廠之前也會想象每天被鈔票圍繞的生活非常美好,但現在早已經麻木了,更在意鈔票的質量是否合格等問題。
印鈔的工作人員也并非謠傳的“勞改人員”,相反,他們的工作由于接觸國家名片,對經驗、技術要求極高。許多工作人員都是計算機、機械等專業畢業的本科生,進廠后還需要跟有經驗的師傅熟悉印鈔技術。
“印鈔廠的工作人員都簽了保密協議,即使對家人也不能透露工作內容,每個工序之間更不能互相交流。在印鈔廠工作,除了技術外,對個人品德也有要求,不能有賭博這些惡習。”印鈔廠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