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0日從環保部獲悉,針對我國東北地區近日出現大范圍重污染天氣狀況,環保部已于9日啟動督查工作,督查東北三省應急預案啟動、預警發布、響應措施落實等情況,如發現失職、瀆職問題將嚴肅處理。
根據環境保護部通報,11月6日起,受不利氣象條件和供暖期污染排放的影響,東北地區持續出現大范圍重污染天氣。為保障大氣環境安全,環境保護部于11月9日啟動重污染天氣督查工作,由東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組成8個督查組對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進行全面督查。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局長鄒首民介紹說,此次督查將重點檢查各省、市、縣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的啟動、預警發布、各項響應措施的落實情況及秸稈禁燒、燃煤污染治理、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揚塵控制、渣土運輸車輛密閉、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淘汰等工作情況。
環保部9日表示,預計10日至14日,黑吉遼大部地區仍維持中度到重度污染。同時霧霾影響范圍正向南拓展,10日上午山東濟南也進入了重度污染狀態。
記者從多地環保部門了解到,冬季燃煤供暖被認為是此輪霧霾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有專家表示,近年來治理大氣污染工作雖取得相當成效,但由于治霾的艱巨性、復雜性,仍未達到贏得決定性勝利的階段。霧霾今后還將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可以說,治霾是一場持久戰。
“此輪霧霾與往年相比并無本質變化,還是自然因素與人為因素交織的產物。”環保部原總工程師、中國工業環保促進會會長楊朝飛表示,過去的污染源未得徹底解決,再遭遇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自然形成霧霾,并帶來不同程度的大氣污染。
“選擇什么樣的發展方式,就意味著面臨什么樣的環境問題。”中國傳媒大學健康與環境傳播研究所所長杜少中認為,減排的成效,取決于減排力度與控制強度,更取決于忍耐減排代價的能力。這就涉及到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改變,尤其需要區域聯合協作機制的有效運行。
楊朝飛表示,治理霧霾更應“一張藍圖干到底”,不宜采取過多臨時性措施。一時的停產限行雖能治標,暫時緩解癥狀,但背后是大面積的反彈與高昂的社會運行代價。
針對媒體報道沈陽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啟動后應急響應措施落實不到位以及環保局官網癱瘓問題,環境保護部責成遼寧省環保廳立即進行調查,如發現失職、瀆職等違法違紀行為,將依法依規進行嚴肅處理。
此輪霧霾暴露出部分應急機制周轉不暢、民眾防范意識仍顯薄弱等軟肋。杜少中、楊朝飛等專家認為,問題既已出現就要及時解決。“在霧霾天,老人、小孩少出門、關閉門窗、減少戶外活動。這樣的常識需要更多人知道,從每個人做起。”
?
?
?
相關鏈接:
環保部:已就東北空氣重污染要求采取減排限行措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