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親打開車門坐進駕駛室時,沒留意到一歲多的孩子溜到了車后面,掛上倒檔,悲劇發生了……近日,瀏陽溪江鄉發生一起交通事故,司機是年輕的父親,傷者是年幼的孩子,地點是在自家門口。
悲劇現場:家門口倒車釀慘劇
“沒想到小孩會跑到車后面去。”知情人介紹說,雖然事情過去數日,但當地人仍惋惜感慨不已。
村民鐘晁世(化名)有一輛小貨柜車,當天,他準備開車出門去接業務。在家門口倒車的過程中,意外發現后輪碾壓到東西彈起,下車一看,居然是自己才一歲多的孩子。
事發后,夫妻倆立即開車將孩子往附近醫院送。然而,遺憾的是還沒到醫院,孩子就沒了。
悲劇在當地引發廣泛關注,但更多的是,人們在互相提醒開車要注意安全。去年6月2日,沙市鎮1歲多的小小(化名)在自家地坪里玩,因孩子身材矮小,又處于汽車的盲區,不幸被到家里走親戚的小車碾壓致死。
交警介紹,這類事故實屬罕見,并非多發于公路,往往就在家門口,“車速雖然慢,但最關鍵的原因是駕駛員沒注意到駕駛盲區。
新聞提醒:開車注意這些盲區
所謂駕駛盲區,就是駕駛人的視線死角或不容易注意到的地方,一般來說,分為車內盲區和車外盲區。車內盲區大多是因為車輛結構造成的,車外盲區則多由固定或移動物體及光線問題造成。
車內盲區主要有四大視覺盲區以及一些人為盲區。
●前盲區引擎蓋前看不到的地方俗稱前盲區,與車身、座椅的高度、車頭的長度、駕駛人的身材等都有關系,如果沒有很好地控制前盲區的距離,是很容易發生追尾事件的。
●后盲區車輛后面的盲區俗稱后盲區,是指從后車門開始向外側展開有大約30度的區域在反光鏡的視界以外,是指后車的車頭在前車的后車門附近時,前車的反光鏡里觀察不到后面來車,極易發生刮蹭和追尾事故。
●后視鏡盲區后視鏡盲區。車兩邊的后視鏡只能看到車身兩側,并不能完全地收集到車身周圍的全部信息。
●A柱盲區就是前擋風玻璃兩側的A柱。在轉彎時,如果兩側的A柱較寬,寬的距離就把視線遮擋住,這樣產生的盲區就大,如果柱子窄的話,則盲區就小。
●人為盲區除了車輛本身造成的視覺盲區外,還有一些是人為因素造成的視覺盲區,比如一些司機后擋風玻璃前,會貼有顏色較深的貼膜,或者駕駛員在后擋風玻璃上懸掛一些毛絨玩具等。
●車外盲區在行人、自行車與汽車混行的區域,尤其是街道轉角、巷口、小區和胡同出口、立交橋樁后面等固定物體盲區,隨時會出現行人、自行車或其他汽車,容易發生事故。
規避兒童盲區有技巧
“要多看,必要的時候還要多下車看。”交警介紹,除了多留意這些盲區外,不要過分依賴倒車雷達,因為雷達也有感應盲區,從地面到探頭正下方10至15厘米的物體,或很細的物體,倒車雷達往往檢測不到,通過后視鏡就更加無法看到了。而這個高度正好與3歲以下幼童蹲在地上玩耍時的身高相當。
對付這類盲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下車查看車后情況,雖然較麻煩,但能確保萬無一失。
上車前繞車一圈觀察環境
在上車前要繞車一周,除檢查車況外,就是看看周圍有無障礙物躲在盲區里。倒車時最好將車窗打開,關閉電臺,以便出現異常能夠聽到。
抬高坐姿調整好后視鏡
倒車時要保證坐椅處于合理位置,將坐姿抬高,能看到發動機蓋的前方邊沿,靠背呈合理的角度,不能太斜,但也不必太直。坐椅調整完畢后,要調整后視鏡。
出發前探頭觀察輕摁喇叭
啟動汽車出發前,還應該再確定一下行進方向是否安全。在空曠路邊,車子開動前,除了依靠后視鏡觀察周邊環境,最好再探頭車窗外觀察四周,減小盲區范圍。
觀察同時可以輕摁喇叭作提示,并注意喇叭聲響后周圍尤其是行進方向是否有突然變化。
?
?
相關鏈接:
父親開車碾死15個月兒子 嚎啕大哭稱一點沒發現?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