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具有完整核工業體系的國家之一。近年來,在國內,核電裝機和在建規模迅速擴大;在海外,中國核電“走出去”取得初步成果。那么在競爭激烈的世界核電市場,中國核電經歷了怎樣崛起之路?未來它又將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
當地時間15號上午10點,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舉辦地--土耳其安塔利亞,在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阿根廷經濟部長基西洛夫、計劃部長德維多、外交部長蒂梅爾曼的見證下,中核集團與阿根廷核電公司正式簽署了阿根廷重水堆核電站商務合同及壓水堆核電站框架合同。徐紹史表示,這不僅標志著中核集團與阿根廷核電公司將合作建設阿根廷第四、第五座核電站,“華龍一號”核電技術落地阿根廷,也為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發展注入了“核動力”。
徐紹史介紹,阿根廷是拉美國家核電開發、運用歷史比較長的國家,中國也是核能利用的大國,我們運營的有23座,在建的也有23座,而且我們自主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1號首堆已經在中國開始建設,其中也有華龍1號的堆型。當前世界經濟緩慢,包括金融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都造成很大影響,所以我們需要有大的投資來拉動經濟,從中阿來說更需要重大的標志性的項目來深化我們的務實合作。
據了解,此次簽約的項目是阿根廷的第四座核電站,也就是阿圖查核電站3號機組的重水堆核電站,并計劃在阿根廷的第五個核電機組——阿圖查4號機組上采用中方設計的“華龍一號”壓水堆技術。阿圖查核電站3號機組項目總投資59.94億美元。其中,中方銀行將提供投資總額的85%的支持,在設備方面,62%的設備由阿方提供,中方將提供剩余38%超過300億人民幣的設備。項目建成之后,阿根廷核電公司負責運營該核電站。中核集團總經理助理李曉明介紹,阿方目前有3個機組在運行,大致占總電力的4%-5%左右,第四座、第五座核電站運行后可以增加2個點,達到6%或者7%。
中核集團作為國家核科技工業的主體,目前正與近20個國家商談核電及核工業產業鏈合作。而中核集團在阿根廷核電市場謀劃出口核電技術非一朝一夕,早在2012年,阿根廷核電公司就曾向中核集團頒發ACP1000技術通過資格預審證書。過去一年多里,中核在阿根廷項目的推進上加速明顯。
李曉明說,這次的中阿核電項目與之前簽訂的英國核電項目還有較大差異。英國核電先以投資為主,然后再輸出技術。這個項目是直接以中國自己的華龍1號技術占領市場,而且在拉動中國產能這方面,無論是重水堆還是壓水堆,都有明顯力度。
縱觀世界各地的核電招標史,無一不是引來多方競逐。那么為何阿根廷選擇的是中國核電?李曉明分析:一是因為中阿兩國關系很好,貿易份額愈來愈大;第二是因為兩國都有核能基礎;另外從阿根廷來說,它是南美大國,核能是高技術產業,他們也希望和中國核能互相合作,開發除本國以外的南美市場。
中核集團總經理錢智民也明確表示:中阿核電的順利落地為中國核電打開南美市場推開了一扇窗。
錢智民說:“我們經常說核電項目是百年聯姻,因為它從建設到運行、燃料的供應,直到最后的廢物處理至少花100年的時間,所以未來合作除了在兩個國家以外,我們在南美和其他國家也將開展此領域的合作。”
數據顯示,在“一帶一路”上及其周邊有60多個國家已經和正在計劃發展核電,到2030年新建機組將達到200多臺。如果我國能夠獲得“一帶一路”沿線20%的市場份額,也就是大約30臺海外市場機組,不但會創造500萬個就業機會,全壽期還將產生約3萬億產值。錢智民介紹,在研發“華龍一號”的時候,參與的單位就有60多家,“走出去”帶動的國內裝備制造大大小小上幾百家。一臺“華龍”出口,保守值300億人民幣,一臺機組的設備、設計加其它,相當于出口汽車30萬輛。和汽車不一樣,賣完了還有燃料、技術、檢修等等支持外售,整個下來在1000億左右,所以對裝備的出口,特別是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非常有意義。
?
?
?
相關鏈接:
李克強會見比爾·蓋茨:助力中美核電合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