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的人因為長相顯得比較小,平時又愛穿著運動服,很方便偽裝成大學生專門流竄到各個高校的籃球場里偷竊。近日,南京秦淮警方偵破一起在全國范圍內流竄作案的盜竊案。犯罪嫌疑人偽裝成大學生行竊,所偷過的高校遍及半個中國。
打球學生頻丟錢包和手機
今年9月11日,秦淮公安分局瑞金路派出所接到轄區一所大學的報警電話稱,學校籃球場陸續有學生丟了手機和錢包。通過對受害者的調查,民警發現該校學生一共丟了7部手機和現金若干,總價值超過3萬,而受害人都是在籃球場打球的學生,貴重物品就放在籃球架旁。
由于該校平日里安保工作做得比較細致,在學校球場都安裝了探頭,所以警方很快就從校方的監控中發現了嫌疑人,但是奇怪的是,通過對監控的梳理民警發現,疑似有3伙人進入學校進行盜竊。在畫面里出現的人分別穿著黑、白、棕三種不同顏色的衣服。民警經過仔細比對,最終確認是同一伙人換了衣服。通過分析,民警判斷這伙人第一次作案后,對所得財物并不滿意,所以才會有偷了一次后繼續變裝進校繼續盜竊的行為。
從監控中民警發現,作案過程中,2名犯罪嫌疑人始終不忙不亂,一旦發現可下手目標,便迅速開始配合。一人將球場內的衣服或包踢向球場外的樹后,一人拎包就走,應該是經驗豐富的老手,這點從他們折返2次繼續盜竊可見一斑。但是就憑一個遠距離的監控并沒有辦法辨識嫌疑人的身份,民警只能繼續尋找其他線索。
嫌疑人騎的自行車成破案關鍵
民警經過連續2天的監控追蹤發現,嫌疑人在學校內一直是騎著自行車出入,而在作案結束后,同樣騎著自行車消失,很有可能這輛自行車是嫌疑人自己攜帶的車輛,一般擁有自行車的可能是本地人。但是圍繞著這條線索,案件怎么也沒有進展。“會不會嫌疑人是騎著自行車來作案的外地人?”經過討論民警將視線轉移到了火車站。
通過與鐵路相關部門的合作,民警從一位乘務員口中得知,9月12日,有一位旅客曾攜帶自行車從濟南上了高鐵,由于影響并占用車廂內通道被她要求將自行車折疊后放在車廂的最后排。得知這條線索后民警喜出望外,在鐵路警方的協助下成功鎖定嫌疑人。
蹲守大半個月,大盜回巢就被抓
在鎖定嫌疑人后,民警立即趕到濟南,但是一個星期都沒等到嫌疑人。民警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嫌疑人經常外出不歸,一去數日是家常便飯,民警同時調查了嫌疑人外出的地方,發現北到威海、長春,南到南京、湖南等多個省市,所去過的地方接近半個中國。
為了調取更多證據,民警對全國各地的高校類似案件進行了串并,結合嫌疑人的行動軌跡,很快就搜集到了大量線索。讓民警吃驚的是,嫌疑人出現的高校都發生了盜竊案件。
在蹲守了大半個月后,秦淮警方接到可靠線索,嫌疑人于10月28日,回到了各自的家中。當天夜里民警兵分兩路,對嫌疑人實施了抓捕,在對其中一名嫌疑人進行抓捕時遭到了其親屬的阻攔。他的妻子始終不相信民警的話,聲稱她丈夫天天在外地出差,為公司辦事不可能是小偷。但是民警問及男子具體是做什么的,他的妻子卻答不上話,直到民警告訴她,她丈夫的出差就是去全國各地偷東西,妻子才一下癱坐在地。
出來后與獄友合伙偷大學生
2名嫌疑人被帶回南京后對民警詢問閉口不談,對于自己行竊的事表示根本沒有這回事。警方出示了他們來南京作案的視頻,兩人才支支吾吾地交代了在南京作案的經過,但是對于外地的作案事實拒不交代。
在詢問中民警得知,兩人都是盜竊的慣犯,曾經一起坐過牢,在牢房里相識,由于都是盜竊被抓,兩人還在牢房里談起了盜竊“心得”。在這一番交流后,兩人相見恨晚,就這樣一個60后與一個80后成為忘年交。
民警見兩人不肯交代,于是將從全國各地搜羅到的證據,一一與兩人核對,最終兩人心理防線崩潰,交代了他們作案過程。80后王姓嫌疑人交代,他們出獄后相約要干一番“大事業”,經過精心挑選,他們找了一個下手難度低,又能偷到好東西的地方——學校。在這半年內瘋狂作案,從南偷到北沒有一次被人抓到,因為他們知道大部分的高校不需要學生證就能混入校內,而王某雖然已經三十多歲,但是因為長相顯得比較小,不像是社會人士,所以十分方便作案。
抱著賊不走空的邏輯,他們每次出手總要偷個夠才肯罷休,為了不讓人識破,他們大膽采取了換裝的手段連續作案,一般人根本就想不到,賊會短時間連續作案來不及防范,所以每次總能偷到很多手機、錢包。目前,2人因涉嫌盜竊被秦淮警方刑事拘留,此案正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
?
?
相關鏈接:
?
3名慣偷四處“租”房子 專偷鄰居財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