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秀英交警大隊二中隊在市十四中門前路段執勤時,一電動車逆行被查,民警讓車主方某當場背誦電動車“八不準”,遭到拒絕,一位路人過來幫忙規勸說:“連交通基本常識都不懂,連基本交通規則都不遵守,怎么算得上是一個文明的海口人?”方某被說得不好意思,乖乖接受了交警的處罰。(見海口網報道)
這樣的場景,不僅交警,連筆者也感到欣慰,而這類現象應該成為“雙創”大背景下一種自覺、自發的常態。唯有如此,才能實現“知曉—參與—奉獻”的逐步深入,“雙創”這場攻堅戰才能打得更好。
市民“幫腔”是好事,不但表明了市民對執法人員的理解和支持,更體現了他們積極參與“雙創”工作的主人翁意識。有民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工作再苦再累都不怕,就怕市民不理解。的確,執法人員的兩條腿、四個輪追不贏強行違規的電動車,有時遇到暴力抗法的車主就更頭疼了。而市民從被動規范轉為主動遵守,不僅相關崗位人員的工作減輕了一分,這個城市的文明也多了一分。
比起交警的規勸,市民的“幫腔”更容易讓違規者心服。就像小朋友調皮搗蛋了,老師批評他,他可能還會有反抗心理,如果同桌的小伙伴也說“你這樣做不對”,他氣勢就會消得快些,也容易心服。因為其中少了立場矛盾,不存在層級間的壓力,更容易受教。而同級之間的從眾干預也很明顯,中國式過馬路不就是很好的反面例子么?同理反證,若能充分發揮部分市民的示范作用,違規者的守法意識在“近朱者赤”下也就逐漸加強了。
有一次,筆者參加文明交通勸導志愿服務時,停在斑馬線這頭的一電動車主看見我直樂呵:“哈哈,你也中獎了!”好一會我才明白過來:原來他誤以為我是違規行使,被抓來做文明交通勸導員了。我也被逗樂了,但也驚喜地想到,這正是市民親身參與“雙創”帶來的直接效果:違規者印象深刻,對交通知識有更多了解,旁觀者幸災樂禍之余也引以為戒,無形中加強了市民的自我約束意識,形成良性循環。
平時說到“幫腔”,多半是旁觀者見勢附和,而市民“幫腔”交警勸違規,不是做戲,也非附和,而是一種參與者積極的態度,這個可以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