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臭雞蛋丟入垃圾堆中發酵過,還夾雜著焦臭味。”她回憶起兩年前聞過的一個皮質件仍會皺眉。那是她聞過的最臭的試驗品,至今想起來仍會反胃。回憶起自己的第一次,胡振龍坦言,當時因為擔心測不準,他對檢測氣體多聞了幾次,結果“吸多了”,有些頭暈。隨著“聞臭”的經驗越來越多,如今的他已應付自如。
“聞臭師”據說以女性居多,因為女性的嗅覺被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比男性靈敏。而“聞臭師”的年齡一般也在25-40歲左右,年紀稍大,嗅覺等感官功能或許會退化。
“聞臭師”的肝也很重要
“聞臭師”聞多了“臭味”,會不會導致工傷?胡振龍倒是坦然。
“首先,我們聞的氣體僅僅是少量的,其實空氣中也存在一定濃度的苯系物等揮發性有機物,工作中吸到的氣體從總量上來說,比我們長時間從空氣中呼吸到的這些有機揮發物要少很多。此外,這些揮發性有機物可以通過人體肝臟代謝排出,工作之余,我們會注意保肝護肝,讓肝臟能更好地代謝這些物質,減小對身體的影響”,胡振龍說。
“如果說,一個嗅辨師在平時檢測中,經常出現檢測結果和其他人差別較大的話,一般就會讓他暫停檢測,再次進行培訓。”胡振龍說,出現這樣的情況,大多是因為嗅辨師的嗅覺不再靈敏。
也有傳聞稱“聞臭師”能瞬間辨別所有氣味,胡振龍也表示,這只是個傳說。
“一般來說,在濃度較高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分出空氣中是不是有苯系物、或者是醛類等,但具體是甲苯還是二甲苯,分辨起來就比較困難。”胡振龍舉例,苯系物一般帶有一定刺激性芳香味,甲醛則有刺鼻氣味,此外,酯類和醚類的味道聞起來帶有果香氣味,硫化氫則有臭雞蛋味。但如果同樣都是苯系物,單靠鼻子就很難分辨出是哪種。
“以前大家知道有聞香師,他們能用鼻子聞出千余種香料,但聞臭師和他們不一樣,我們更多是對氣味的類別進行判斷,但具體是哪些物質,還是需要科學的分析。”胡振龍解釋。
曾鑫也表示,“聞臭師”并非萬能,味道怪異,不一定意味著材料不過關,這就需要認真分析。“有些有香味的或無味的材料反而有揮發性物質。”曾鑫分析,如橡膠經過高溫勢必會很臭,但其揮發物卻不會超標,而一些泡沫、織物面料味道不大,但其中可能含有阻燃劑等有害物質。
不抹香水口紅只能素顏
作為專業的“聞臭師”,生活中是否也對氣體特別敏感?胡振龍說,相較于常人,他們確實對氣味比較敏感。作為“聞臭師”,在日常生活中,靈敏的嗅覺確實能讓他們對空氣中的一些有害氣體有所提防。但由于生活環境和實驗室相比更加復雜,因此除非某一特定氣體濃度較高,其他情況下,很難明顯感受到。
為了保證自己靈敏的嗅覺,“聞臭師”在日常生活中普遍比較自律。“比如,抽煙喝酒是肯定是不行的,吃飯也要清淡一些,以免上火發炎等。如果出現感冒等身體不適,工作會暫緩,由其他氣味評價師代替”,胡振龍說。
而對于曾鑫這樣的女“聞臭師”,工作時要求則更多,最基本的就是不能擦香水、抹化妝品等,以免影響評判結果。
“不能抹香水、口紅”,曾鑫介紹,也很少吃燒烤、火鍋等,甚至穿皮鞋都不能擦鞋油,但這也讓她的生活習慣更為健康。此外,在開始工作前半小時內也不能進食,更不能喝咖啡、茶水等刺激性飲品。女孩子普遍愛美,因為職業不能化妝,曾鑫調侃說,做個素顏美女也不錯。
有人好奇“聞臭師”靠鼻子吃飯,鼻子要不要買保險?胡振龍笑著表示“大家想太多了”。
為何要有“聞臭師”?
產品的相關數據經檢測達標,但仍可能會產生令人不適的異味。如何改進,增加人體舒適度,就要動用“聞臭師”的鼻子了。
“聞臭師”如何保持嗅覺靈敏?
嗅辨師是評價氣味的專業人員,但氣味聞多了,難免也會頭疼胸悶,鼻子也不如之前靈敏。因此,實驗室一般不建議嗅辨師一天嗅聞超過10個樣品。
“聞臭師”有哪些職業禁忌?
“聞臭師”不能抹香水、口紅,也很少吃燒烤、火鍋等,甚至穿皮鞋都不能擦鞋油,在開始工作前半小時內也不能進食,更不能喝咖啡、茶水等刺激性飲品。
(主持:胡群芳 策劃:戴越 采寫:記者 徐龍晨 攝影:記者 趙炎雄(除署名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