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至19日,習近平主席先后出席土耳其安塔利亞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次峰會和菲律賓馬尼拉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聚焦世界和亞太經濟,分析形勢,提出建議,傳遞信心。
回望“雙峰會”,習近平針對“怎么看”和“怎么辦”兩個關鍵問題,為世界和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把脈開方,展示了中國智慧。
第一,精準把脈世界和亞太經濟形勢。
把脈既要看表象,更要鑒病根。習近平在峰會講話中指出,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還在繼續,世界經濟仍然處在深度調整期,世界經濟恢復仍然緩慢、增長仍然脆弱,亞太經濟也面臨增長基礎不穩、新舊動力轉換、結構調整不徹底等種種挑戰。從表象上看,是增長乏力、失業率上升、債務高企,其根子在于傳統經濟體制和發展模式的潛能趨于消退,現有經濟治理機制和架構的缺陷逐漸顯現,導致動力不足,有效需求不振。
第二,為全球經濟增長和亞太發展開出良方。
找準了病灶,還要對癥下藥。世界和亞太經濟面臨的問題既有長期的,又有短期的;既有局部的,又有全局的;既有傳統的,又有新型的;既有國內的,又有國際的——所有這些問題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相互交織,沒有靈丹妙藥,也無法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就需要各成員國綜合施策,標本兼治,而又突出重點。習近平在峰會講話中,給出了思路,特別強調四個方面:
一是眼界。在國際化程度如此之高的當下,獨善其身已是不可能,各國應有戰略眼光、從長遠考慮,謀劃大手筆、塑造大格局。此外,還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的溝通和協調,形成政策合力,所謂“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
二是創新。要增強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激發亞太經濟的活力、釋放強大動力,離不開改革創新。二十國集團和亞太經合組織的合作重點要放在推動創新驅動和打造新增長點上,例如推動城鎮化、互聯網經濟、藍色經濟等具有巨大潛力的合作領域。
三是開放。世界和亞太地區都有各種各樣的自由貿易安排,可謂方興未艾,對于促進貿易投資發展大有益處,但也存在“碎片化”的風險。因此,習近平提出應確保區域自由貿易安排對多邊貿易體制形成有益補充,而不是造成新的障礙或藩籬。推動亞太自貿區建設進程就是一劑良方。
四是行動。“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從“雙峰會”發表的文件看,各方達成了很多共識,關鍵是要把共識轉化為行動。
第三,中國身體力行為世界和亞太區域合作帶來新機遇。
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對國際經濟形勢的起伏波動“一驚一乍”,對于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也多有擔心。習近平以“雙峰會”為契機,向世界描繪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介紹“十三五”規劃的核心理念和措施,強調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為各國發展創造機遇。這一信心來自于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決心和行動,來自于中國經濟強勁內生動力和中國政府堅強有力的政策引導,也來自于近年來中國為世界和亞太經濟發展所提供的越來越多的公共產品,如亞投行、“一帶一路”等。
習近平“雙峰會”之行為全球和亞太經濟實現包容、穩健增長貢獻了中國倡議、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體現了中國的大國責任和擔當,也為接近收官的2015年中國外交增添了新的成果。
(作者為國際問題專家)
?
?
?
相關鏈接:
海外關注習近平APEC講話:展現中國新型正面領導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