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海口的電動車(海南話叫“電丹俠”)又“攤上事”了:新增“不準非法營運”,升級為“九不準”。筆者收到海口網官微推送后,立即翻到最底端,果不其然,看到一堆的網友留言:有人感嘆少了一種便捷出門的交通方式,有人擔心原本靠載客謀生的電動車主失業問題;有人直指公共交通服務和城市基礎設施亟待提升,有人開始想著以后是買三輪車還是步行上班……問題來了,海口人為什么舍不得“電丹俠”?
電動車作為海口一大特色,毫不遜于嚼擯榔和踩人字拖,和樂東的風采車、江西部分地區的黃包車一樣,由來已久的出行方式融入本地人的生活,成為一種文化慣性。所以外地人來海口,沒法習慣它們的“不懂規矩”“四處亂竄”,老盼著政府整頓,卻看不到比電動車更為本質的存在。
有人好奇,海口的電動車為何有如此高的人氣?首先,來看海口市地圖,幾條大道和高速公路之間錯落分布的小街小巷不少,這些地方機動車要繞好久,電動車型小,哪都能鉆。其次,海口常被調侃成“一線城市的消費,三線城市的薪水”,如此落差,加上油價居高難下,電動車要“漲粉”不難。再者,公共交通的一些“毛病”也成全了電動車市場,比起公交、的士,電動車很少會“擁擠”“太繞”“堵塞嚴重”“等待時間太長”“態度不好”,而且路偏也能跑,還不加收燃油費……如此,電動車自然就成為海口人的首選。
“雙創”活動開展以來,交通整治一直未停,連著電動車整治也持續升級,從“三不準”“八不準”到違規者披綬帶勸導文明駕駛,從“搖號上牌”的《草案》到“不準非法營運”。于海口交通而言,電動車是把雙刃劍,便捷易行,但也伴隨逆行、搶占人行道、闖紅燈的亂象,的確讓人頭疼,不治也不是個辦法。
“雙創”是件造福于民的事,但按捺不住海口人對電動車的情懷。那咱不妨順著民意想對策,以更好的基礎設施和公共交通服務來彌補電動車營運的空缺,以貼心安排就業來取得更多曾靠載客為生者的支持,做到“舍不得也慢慢放得下”,“雙創”才能大步向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