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高危領域
校服
校服“絆倒”教育局長
2008年年初,賴來新因收取校服供應商賄款問題,被舉報到英德市人民檢察院反貪局。英德市檢察院反貪局迅速找到服裝提供商,兩名服裝供應商交代了向賴來新行賄的情況。2008年7月,英德市檢察院將調查的初步情況反映到英德市教育局,希望涉案校長投案自首。隨后,教育局將全市中小學劃分為5片,分片將轄區各中小學校長叫到一所指定學校,向他們傳達了檢察院的要求:希望校長們在20天內到市檢察院反貪局反映情況。在隨后的兩周內,上百名中小學校長向反貪局交代問題。2008年4月16日,英德市教育局長賴來新被刑拘。
賴來新1974年8月參加工作。2001年8月開始擔任英德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到案發時,已擔任教育局長八年,曾獲得“全國招生工作先進個人”、“清遠市模范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賴來新夫婦都是科級干部,2007年還被評為“英德市模范廉潔夫妻”。
基建
“校長飯局”決定基建承包
為使教育“創強”硬件達標,各級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運動場、教學樓、實驗樓、學生宿舍樓等投資從幾十萬元到幾千萬元不等。有的教育局長利用項目“話事權”,為他人承攬工程提供幫助并收受好處。薛衛機為使清新區教育系統的多項工程“順利”給其姐夫劉某某承建,利用職務之便,將工程“化整為零”或以其他方式規避招標,收受賄賂224萬元。陽山縣教育局原正、副局長黃志濤、毛光明,以彌補局日常經費不足為由,安排局基建財務股以“購置費、維修費”的名義套取“三稅附加”資金269.5萬元用于縣教育局產生的餐費、住宿費、車輛維修費以及節日慰問支出等項目開支。
黃志濤與毛光明不但個人收受賄賂、紅包款上百萬元,還以單位名義收受賄賂兩百多萬元。黃志濤、毛光明在教育局任職的5年多時間里,明目張膽地帶著老板或者應邀參與老板組織的 “校長飯局”,多次在教育局辦公室、路邊的私家車里,收取學校設備供應商、基建工程老板、縣外中職(技工)學校招生人員以及全縣各中小學校長的好處費和節日紅包共120多萬元。
教材
書商給的“土特產”都是錢
賴來新被檢察機關隔離審查后,陳漢明便上任英德市教育局局長主持工作。陳漢明就任后向媒體記者表示,“8小時之外就是個人空間了”、“不單是上級監督,也應置身于班子、學校和群眾之中,讓他們監督。”話音未落,2013年5月,陳漢明因違紀被清遠市紀委帶走調查。2013年11月,清遠市人民檢察院通報,陳漢明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取利益,先后多次收受賄賂,其行為涉嫌構成受賄罪。據通報,陳漢明收受書商鄭某某的回扣款,每次鄭都是將裝有巨款的黑色塑料袋以“土特產”的名義送給陳漢明。
飯堂
65萬元賣了一個飯堂承包權
據媒體報道,?2007年11月,食堂承包商譚某得知薛衛機擔任清新一中校長后,直接上門暗示如將學校食堂承包給他即會送錢。薛衛機最后使譚某的公司中標。譚某承包食堂后,送給薛衛機65萬元。
薛衛機為掩藏其受賄行為,指使其姐夫劉某某將贓款存到以劉的名義開設的銀行賬戶中,然后再將銀行卡“借”給薛衛機。
教育局長為何紛紛落馬
紀委總結:
信念喪失、權力失范、制約不力
清遠紀委總結為信念喪失、權力失范、制約不力。一是個人權威遠超制度權威。7名基層教育局長多是在教育系統“摸爬滾打”多年后提拔起來的,平時一言九鼎,個人權威遠超制度權威。
二是教育系統的權力運行不透明。教育系統的業務獨立性較強,縣級紀檢監察機關對其監督檢查比較少,較難發現問題,但同體監督和“下級監督上級”的弊端,導致監督無力。
三是教育局長的自由裁量權過大。教育局長對決策權、執法權、審批權、監管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他們信念不堅,受到金錢、利益的驅使,便如脫韁之馬,失去控制。
四是教育局長的權力邊界比較模糊。教育局長在重大問題集體決策、人財物管理、權力限制等方面,沒有明確的規定,界線模糊,導致他們干預過多、過細、過深,為權力尋租提供了較大的空間。
監督機關如何見招拆招
紀委建議:
建立預警舉報制度鏟除腐敗土壤
紀委建議加強對教育系統的監督,建立教輔資料、教學設備網上黑名單制度,將違法違規企業列入黑名單,逐出轄區市場。建立預警反應制度,加強與信訪、公安、檢察、審計等部門的信息共享,迅速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清遠紀委建議:
一是加強與信訪、公安、檢察、審計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迅速進行處置。
二是拓展舉報渠道,創新網上、微信、微博舉報,公布舉報電話,形成監督合力;利用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和政風行風熱線節目,根據群眾反映的問題,深入調查案件線索。
三是嚴肅查處利用行政審批權、干部人事權索賄受賄、買官賣官的案件,以及違規干預和插手工程項目招投標、教輔教材征訂、教學設備維修采購等環節的商業賄賂案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