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仁坊外墻
海口網記者鄧鈺 攝影報道
民居的門欄上雕刻著花紋,窄窄長長的過道鋪著青石板,古樸的招牌彌漫著時光的味道,這是海口市龍華區居仁坊社區如今的樣子。“雙創”開展后,這個老社區沒有大拆大建,而是根據自身情況,精心規整,在保持老街舊貌的同時打造出干凈美麗的幸福社區。
鬧市中藏著明清老社區 古風古韻仍流傳
著名作家馮驥才曾在其文章《老街的意義》中說到:“一個城市的街道就像一棵樹的千百條根須,其中最粗的根就是這城市的老街,它深深扎在城市生命的深處,也深深扎在自己的記憶里;它是城市活著的物質遺存,也是城市寶貴的精神遺產。”
然而時至今日,這種貨真價實、具有深刻記憶價值的老街在城市中并不多見。在這樣的背景下,居仁坊的存在對海口這座美麗的城市別具意義。
據了解,居仁坊的歷史可追溯到明朝。在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為防倭寇海盜搶劫,居仁坊周邊圍起了古城墻,建起所城,當時被稱為“馬房村”。清代定名為“居仁坊”,沿用至今。
時至今日,這里還存留著許多古舊建筑,關帝廟、太陽太陰廟、馬房咸水井等古跡仍保存完好。今日的居仁坊,街巷縱橫,人丁興旺,東至博愛路,西臨新華南路,在兩大商業街中,靜靜見證海口數百年的滄桑。
社區內的市民文化廣場
社區內有不少海南風情的文明宣傳畫
老社區迎“雙創”大考 絕不搞大拆大建
今年7月31日,海口“雙創”工作正式啟動,居仁坊迎來創建大考。社區居委會從社區的硬件設施、文化建設等方面入手,在保持社區中老街原有風貌的前提下,對居仁坊整體環境進行整治、規范和提升。
居仁坊社區居委會主任謝容花表示,居仁坊在“雙創”中堅決保護老街格調,絕不搞大拆大建。她介紹,居仁坊按照“美化、量化、硬化、彩化、文化”的理念應對“雙創”大考。
一說“美化”。居仁坊首先做的是治理“臟亂差”,發動干部、群眾清理社區內衛生死角,拆除了10余間違建占道鐵皮店鋪和30多處亂搭鐵皮遮陽棚。二是投入資金400萬元,改造15條小街小巷道路,同時對居民居住區的破舊老房屋和斷墻殘壁進行修復和立面改造,共粉刷15000平方米墻體。
二談“彩化”。社區共修補30處花池,給其中的17處補種了花草,并在所有的小街小巷都安裝了節能景觀電燈。
三談“文化”。為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社區內建立了社區市民學校、家長學校、道德講堂等文化宣講場所,充分利用這些陣地對居民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等宣傳教育。同時社區在各小巷和居民活動小廣場安裝起一批居民休閑娛樂設施,并新增健身器材18件。
居仁坊內古風古韻仍流傳
環境美麗生活和樂 幸福社區人人夸
社區環境的改善被居民看在眼里,樂在心里。在這居住了十余年的張女士是名副其實的“老居仁坊人”。她說:“之前還一直擔心‘雙創’以后,要徹底清理我們這些老社區,但是現在看到治理的只是‘臟亂差’現象,巷子的味道還在,環境更是美了不少,老街坊們越住越舒心。”
外地人王先生第一次來到居仁坊,談起對居仁坊的感覺,他連說三句“太棒了!”。“這里環境確實沒得說,干凈文明還有海南風格,我覺得這里的居民特別幸福。”王先生對記者說。
(海口網11月22日訊)
?
?
相關鏈接:
居仁坊變身“小清新” 為海口首條改造完工“雙創”小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