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貴州省貴陽市保障房的“反轉式”新聞值得深思。其中折射的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
先是,媒體聽聞貴陽市3萬套保障房一直閑置的消息,前往當地住建局采訪。在局長辦公室,當記者說明來由后,住建局局長卻表示,“我不是局長,我就是過來看工作圖的”。局長當著媒體上演“我不是局長”的戲碼,引起軒然大波。日前,貴陽市有關方面啟動對保障房因配套設施滯后導致不能如期竣工投用問題的問責程序,對決策科學性、規范性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落實不到位、履職不力等進行責任追究,并承諾明年6月30日前投入使用。而那位局長也被免職。
保障房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事關一方百姓的安居和幸福。3萬多套保障房建了卻不能讓百姓受益,表面上看,是卡在了道路、供電、排污等市政配套設施建設滯后上面,而深層次的問題,則是相關部門和干部統籌力度不夠、分級責任不落實、服務不到位,簡言之,就是缺乏擔當和作為。
那位局長的言行很能說明問題。一聽說是記者采訪,就急忙隱瞞真實身份,既不接受監督,更不敢直面問題。這樣的“鴕鳥政策”人們并不陌生——一些干部,講起成績來頭頭是道、眉飛色舞,一旦有群眾過來反映問題,就左右推脫、揣著明白裝糊涂,全然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讓百姓氣不打一處來。
實際上,因為廉租房質量差等問題,當地住戶們每去一個部門投訴,都被搪塞去了另一部門,一共走了七八個部門也沒能解決。難怪媒體嘲諷:“皮球踢得比虐心的國足棒多了。”如此打太極、踢皮球的作風,怎能為民擔當,怎會為老百姓辦實事?在其位就要謀其政,閑置的保障房背后,根子還在責任的“閑置”。這樣看來,需要大力整頓、從嚴治吏,讓那些混事官、太平官真正受到觸動、付出代價,才能讓各級干部思想上警醒起來、行動上積極起來,兌現明年6月底前保障房投入使用的承諾。
其實,因為選址地點不科學、配套設施不完善而導致保障房住不上、住不好,在不少地方普遍存在,已經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梗阻問題。而一些惠民工程、民生資金,也常常因為一些工作人員的不負責、不盡職,效果打了折扣,弱化了群眾的獲得感。由此看來,民生工作既需要加大資金和物質上的投入,更需要廣大干部注入責任、敢于擔當。如此,才能把好事辦好辦實,辦到群眾的心坎上。
?
?
相關鏈接:
中國紀檢監察報:最好的提醒是自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