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虛增1.06萬億互換業務
中信證券似乎又“攤上事兒”了。昨天,中信證券虛增互換業務1.06萬億的消息在市場中廣為流傳。中午,中信證券緊急回應稱,因系統升級造成對外報送個別信息的錯誤。
中證協報告
揪出中信證券
事情的起因源于中國證券業協會的一份報告。11月24日,中證協公布了場外證券業務開展情況報告。報告稱,發現中信證券自2015年4月至9月報送的場外衍生品月報數據出現重大誤差,造成其間各月互換業務新增規模及終止規模同時虛增(累計虛增額達10633.63億元),但未對每月存量規模造成影響。
中證協指出,“該誤差影響范圍包括2015年4月至9月各期《證券公司場外業務數據統計報表》中互換業務月度新增、終止及年度累計規模,相關數據已在本期報告中予以修正。協會正在進一步調查核實,發現違規情況將視情節相應采取自律管理措施。”
虛增可掩蓋
資金真實去處?
專業人士指出,互換業務,是指證券公司與投資者根據協議約定,在未來某一期限內針對特定股票的收益變現與固定利率進行現金交換。包括固定利率和股票收益互換、股票收益和固定利率互換、股票收益和股票收益互換三種類型。
一位熟悉收益互換的市場人士稱,虛增業務規模,可能為了掩蓋資金的真實去處。“因為融資融券額度有上限,券商手里即使有錢也會碰到天花板,于是資金可以走收益互換,而且很隱蔽。虛增的這些錢可能做了其他的用途,最后被發現沒有用來做互換業務,所以才是虛增。”但也有券商認為,如果掩蓋資金去向,是需要在信息披露上做文章的,并不需要在中證協的專項統計上虛報,因為這只是個專項數據。
中信證券:
技術上誤報
不過,中信證券有關人士昨天回應稱,該數據確實屬于“技術上的誤報”,是公司系統升級造成對外報送個別信息的錯誤,主要涉及互換業務2015年4月至9月新增規模和終止規模的數據錯誤,但存量規模數據是正確的。
中信證券同時稱,公司在發現相關問題后,已于11月初進行了數據更正。當前公司互換業務的規模不超過400億元。此外,有券商人士稱,今年4月份起,中證協開始要求各家券商逐月報送場外證券業務數據,其中包括收益互換等衍生業務數據。9月份后,中證協變更了場外數據報送格式。而中信證券的誤報期,剛好發生在中證協要求逐月報告的4月到9月內。
?
?
?
相關鏈接:
中信證券虛增互換業務逾萬億 涵蓋股災期間·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