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已成眾多企業連接資本市場的平臺,出版企業也不例外,其中,出版“國家隊”的一員——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出版”),已于昨日起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開轉讓。中信出版未來在繼續穩定經營機場書店的同時,還將跨界教育培訓。
中信出版于1993年2月成立,設立時名稱為“中信出版社”,隨后在2008年6月改制為股份公司,而實際控制人中信集團通過控股子公司中信有限和中信投資控股合計持有中信出版100%股份。目前,中信出版主營圖書出版、數字出版、教育培訓、書店零售及其他文化增值業務產業鏈價值投資,擁有5家全資子公司和1家控股子公司。
圖書出版的營業收入是中信出版最大的收入來源,書店及其他文化價值所帶來營業收入也不可小覷。截至公開轉讓說明書簽署之日,中信出版在機場設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 70家,數量仍在不斷增加,分布在全國各地。
“只有擴張才能成規模效益,單靠一個書店是不行的,且中信出版的圖書更偏向于企業經營,在機場開連鎖書店,面向的消費群體和它的圖書匹配度比較高,同時機場的流量也相對較大,能帶動營收增長”,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表示。
不過,由于受到電商等網絡售書平臺價格優勢和品種優勢的沖擊,再加上房租等經營成本較高,實體書店的生存也面臨著挑戰。而中信出版超九成的營收來源正是出版和書店,為了尋求其他盈利點,中信出版也在布局教育培訓。
百道網創始人程三國表示,中信具備教育培訓業務的優勢。“出版和教育培訓之間的跨界不是很大,只是換了一種產品形態,服務的還是同一批消費者。部分受眾的需求僅停留在閱讀層面,有的人可能還需要一些相關培訓,對于中信出版自身發展來說,這是它的延伸,不僅能利用自身會員和讀者的優勢發展業務,還能通過擁有的眾多作者使其轉化為教育資源?!?/p>
2014年11月底,中信與美國 Kaplan 教育集團合資成立中信楷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全面進軍教育市場,發展職業教育、國際教育與留學,以及相關學習類的產品。但不可忽視的是,教育培訓領域現階段也有眾多企業進入,市場競爭逐漸加大。在程三國看來,擴展新業務的關鍵在于是否發揮了自身的優勢,是否具備相關的資源。如果沒有資源的話,可能還會面臨重新整合資源的問題。但另一方面,競爭也不是壞事,可以把市場做得更大。
?
?
?
相關鏈接:
證監會立案調查中信國信 證券業“地震”仍發酵?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