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非洲朋友,我們講一個“真”字。開展對非合作,我們講一個“實”字。加強中非友好,我們講一個“親”字。解決合作中的問題,我們講一個“誠”字。無論中國發展到哪一步,中國永遠都把非洲國家當作自己的患難之交。
——2013年3月25日,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發表演講?
“學習筆記”小組按:在中國外交的整體布局中,發展中國家是基礎,非洲是“基礎中的基礎”。2013年擔任國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訪,習近平總書記就選擇了非洲國家,2015年的外交收官之行,他再一次選擇了非洲,足見中非關系的重要性。這次非洲之行是近年來中國對非級別最高、涉及面最廣、分量最重的一次訪問,既是對中非關系“真、實、親、誠”四字箴言和正確義利觀的又一次踐行,也是對“發展中國家是基礎”的大外交布局的又一次夯實。作為重頭戲的中非合作論壇是第一次在非洲大陸舉辦中非峰會,也勢必會對中非關系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在此之前,請隨“學習筆記”小組一起梳理習近平總書記在“真、實、親、誠”的大框架內,是如何看待中非關系的吧!
真——患難之交的命運共同體?
2013年3月28日在南非德班同非洲國家領導人就中非關系、非洲形勢深入交換意見,闡述政策主張中即指出——
中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歷史反復證明,中國發展好了,非洲發展會更順;非洲發展順了,中國發展會更好。當前,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中非關系發展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的考驗。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都將堅定奉行對非友好政策,永遠做非洲國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誠伙伴,努力為非洲和平與發展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2015年11月3日在北京同利比里亞總統瑟利夫會談時表示——
中國和非洲歷來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是合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中非傳統友好深得人心,發展同非洲國家的團結合作始終是中國對外政策基石。下月將舉行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中方愿同論壇各成員一道努力,把峰會辦成加強中非團結、共謀中非合作未來的一次盛會。
“學習筆記”批注:中非關系源遠流長,中非歷來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是合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20世紀中葉,率先贏得民族解放的中國人民全力支持非洲國家反對殖民主義和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的正義斗爭。中國、坦桑尼亞和贊比亞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用不到6年的時間建成了舉世矚目的坦贊鐵路。中國人沒有忘記,1971年,是非洲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兄弟把我們“抬進了”聯合國;中國人沒有忘記,1989年之后,非洲國家幫助中國打破了西方對中國的外交封鎖;中國人也沒有忘記,在臺灣問題上,非洲國家也是一個中國原則的堅定支持者。如果說發展中國家是中國外交的基礎,那么非洲就是這個基礎中最為核心的部分。中非人民遭受過相近的苦難,都走過艱辛的歷程,所以能夠心靈相通,患難與共,攜手追逐共同的目標與夢想。?
實——攜手并進的合作共贏?
2013年3月19日,在北京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采訪時表示——
今后,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都會一如既往做非洲和平穩定、繁榮發展、聯合自強、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支持者和促進者。中非合作是全方位合作。中國重視同所有非洲國家發展友好關系,無論大小、強弱、貧富。不管是資源富集國還是資源貧瘠國,中國都平等相待,積極開展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
2013年5月25日,在慶祝非洲統一組織成立50周年非盟特別峰會召開的賀詞中寫道——
全非洲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大家庭,家和萬事興。在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在謀求和平與發展的征程上,中國人民和非洲人民始終相互支持、緊密合作,結下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兄弟情誼。中國一貫堅定支持非洲聯合自強和一體化進程,中非合作為非洲發展復興提供了正能量。
“學習筆記”批注:推進中非合作是雙方人民共同心愿,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合作共贏這一理念為中非關系發展提供著強大動力,中非關系發展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近年來,非洲發展呈現良好勢頭,各國正在積極推進工業化進程。中國已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工業化逐步進入成熟期,一大批優勢產業產能需要走向海外。中國不僅有條件、有能力通過互利合作助推非洲加快工業化進程,更有意愿支持非洲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非洲國家則越來越把中國視為最為重要和可靠的合作伙伴。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中指出,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就應該秉承開放精神,推進互幫互助、互惠互利。?
親——一以貫之的世代友好
2013年3月25日,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發表演講表示——
聯結我們的不僅是深厚的傳統友誼、密切的利益紐帶,還有我們各自的夢想。13億多中國人民正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10億多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實現聯合自強、發展振興的非洲夢。中非人民要加強團結合作、加強相互支持和幫助,努力實現我們各自的夢想。?
2013年3月29日,在剛果共和國議會發表演講表示——
中非傳統友好深深扎根于人民。中非人民深厚友誼是中非關系的重要社會基礎。只有雙方人民熱情參與,中非友誼才能永葆生機活力,中非合作基礎才能不斷鞏固。只有讓中非合作成果不斷惠及雙方人民,中非關系發展才能得到雙方人民更廣泛更堅定的支持和擁護。發展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根在人民、源在交流。
“學習筆記”批注:在首屆中非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召開后,中非關系獲得了快速、全面的發展。2014年中非貿易額達到2200億美元,是2000年論壇召開時的22倍,中國已連續6年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可以說,過去15年中非關系的突破性進展,是21世紀以來中國在外交領域取得的最為顯著的成就之一。未來,中非雙方要傳承歷史友誼,需要有高層和精英階層的深層次互動,更需要把中非友誼的種子播撒在廣大非洲民眾的心田里。長期以來,中國注重幫助非洲國家建設路橋、水電、住房等急需的民生項目,注重在教育、衛生、醫療等領域支持非洲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2014年3月西非暴發埃博拉疫情以后,中國政府率先緊急馳援,不僅向疫區及周邊共13個國家提供了4輪價值超過1.2億美元的援助,派遣了1200多名醫護人員,還注重幫助非洲國家建立和完善衛生防控體系,增強非洲國家應對公共衛生安全威脅的能力。與某些國家長期在非洲推行意識形態色彩濃厚的“民主外交”不同,“民生外交”一直是中國對非外交的一大顯著特色。
誠——休戚相關的責任擔當
2013年3月25日,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發表演講——
中非關系的本質特征是真誠友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發展。中非關系要保持旺盛生命力,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非關系發展的每一個關鍵時期,我們雙方都能登高望遠,找到中非合作新的契合點和增長點,推動中非關系實現新的跨越。這種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精神,是我們不斷提高中非合作水平的重要法寶。?
2014年4月8日,在北京會見納米比亞總理根哥布時表示——
加強同非洲國家團結合作,是中國外交政策重要基石,這一點不會因為中國自身發展和國際地位提升而變化。中國在對非合作中秉持正確義利觀,注重授人以漁,幫助非方筑巢引鳳,提升非洲國家自我發展能力,惠及非洲各國人民,真正實現互利共贏,共圓發展振興之夢。
2015年9月28日,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發表講話強調——
中國將繼續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堅定支持增加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在國際治理體系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中國在聯合國的一票永遠屬于發展中國家。
“學習筆記”批注:中國人自古就有“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濟世情懷。隨著中國的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我們的世界責任意識必將會繼續增長,而體現這種世界責任最好的地方,就是在非洲。現下,中非關系要轉型升級,需要我們加快中非產業對接與產能合作,以此助推非洲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近年來,中國在非洲建立“經貿合作區”,支持非洲國家的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正是為了幫助非洲國家實現“筑巢引鳳”,從根本上提升非洲國家的“造血”能力,破解非洲國家普遍面臨的基礎設施滯后和人力資源不足的兩大發展瓶頸。以埃塞俄比亞為例,當地第一條機場高速公路、第一條環城公路、第一條城市輕軌、第一座風力發電站、第一座水力發電站、第一個現代化的職業技術學院、第一個現代化的工業產業園,都是中國人援建或承建的。西方人常常指責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事實上,埃塞俄比亞沒有多少石油和礦藏,但中國與埃塞的合作卻正在全面展開。這是對西方批評的最好回應。?????
結語: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承諾:“無論發展到哪一步,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都永遠做發展中國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誠伙伴。這是中國對外政策的基礎,過去、現在、將來都不會改變”。以中非合作推動亞非合作、南南合作以及南北合作,是中國外交摒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的舊觀念,實現共建、共享、共贏的國際新秩序而走出的實踐之路。今年是中非合作論壇成立15周年,首次在非洲大陸舉辦的這一次峰會,對中非關系的發展具有承前啟后的里程碑意義。此次南非約翰內斯堡峰會的主題是“中非攜手并進: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將向世界傳遞中非攜手并進、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強烈信號。展望未來,中非關系最為緊迫的問題,是如何更好地實現雙方合作從“量”到“質”的轉變。實現中非關系的全面轉型升級,正是此次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的重要意義所在。我們有理由相信,中非關系不僅造福中國,也必將惠及非洲和世界。
?
?
?
?
相關鏈接:
圖話中非友誼:習主席和非洲國家領導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